大埔大火奪走了眾多寶貴生命,也燒痛了全城的心。火災發生後,市民自發組織、迅速行動,來自社會各界的力量如潮水般湧向前線和臨時庇護中心。有關愛隊及團體運送一車車棉被等大型物資,亦有青年人提着一袋袋紙巾等衞生用品前去支援。從深夜到清晨,一呼百應,只盼為受災居民多做一點、多擔一分。
在火警現場,志願者們派發口罩,有人高高舉起一支支清水,示意「免費自取」。每一輛消防車旁,都整齊擺放着市民自費購買的礦泉水、餅乾和簡單糧食,默默守護在火場搏命的救援人員。天橋上,有志願者主動向執勤警員遞上食物,警員一邊緊盯現場情況,一邊回應:「有啊有啊,唔該晒。」在臨時庇護中心內,來自各方的捐贈物資源源不絕。衣物按種類、尺碼分類,方便災民取用。記者亦見到,有市民特地抱着一大包嬰兒衣物趕來,給家中有小朋友的住戶取用。這些細緻入微的關懷,為受災居民提供實際幫助。
在這隊義工隊伍中,有在香港生活多年的少數族裔朋友,亦有剛剛來港讀書的學生,他們與本地居民一樣,毫不猶豫走到災場附近,成為城市的一分子。\大公報記者 李慧妍、黃佩琳
不諳廣東話的他們,也出一分力
來自印度的Jessika,當天中午從尖沙咀趕到大埔。雖然她聽不懂廣東話,難以即時掌握指令,但她依然選擇在現場靜靜待命半小時,只為等待一句「需要幫手」。她說,自己在香港已經生活八年,這裏是她的家,「他們要我做什麼,我就幫忙做什麼」。
來自巴基斯坦的家庭主婦Robina,在送完孩子上學後,匆匆趕到現場。她自備了濕紙巾、牙膏、牙刷和飲品等,親手交給在場的義工。「看到新聞真的很心痛,如果需要,我在這裏幫一整天也沒問題。」
來自法國的城市大學留學生Amalia,透過學校論壇和網上帖子得知前線需要物資,便專程前來。「很多人都想幫忙,但可做的事五花八門,所以只好先來看看,聽前線怎樣安排。」她本來打算去捐血,卻得知血庫暫時充足,需要再作安排,她說如果之後還有需要,會再次出力。
從河北來港、今年九月剛入讀研究生課程的張同學,在約下午兩點十分抵達,先前往馮良結中學,因現場由政府接手,便轉為幫忙搬運物資,之後又協助物資派發,再回到集合點待命。「其實我不太聽得懂廣東話,只能靠群組裏的訊息,跟着大家去哪裏就去哪裏。」
楊坤澍(圖)昨天下班後第一時間趕到大埔,加入物資集散義工隊,現場有十幾位他這樣下班後自發趕來的青年,大家一起忙到深夜。從中國政法大學畢業不久的楊坤澍,其老師曾濤昨天剛好來港參加教育展,聞訊也連夜趕過去,師生一起做起了義工,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