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墟里/尋找光明\葉 歌

一到年底,美國的節日接踵而至。除了聖誕,還有「漢努卡節」(Hanukkah,「光明節」)和「寬紮節」(Kwanzaa)。前者為紀念公元前一六八年猶太人從希臘壓迫者手中收復耶路撒冷的聖殿,每年十二月中旬慶祝,前後八天。即便在慘遭種族滅絕的時刻,猶太人依舊冒着生命危險在納粹集中營點亮漢努卡燈。

後者一九六六年由非裔學者羅恩.卡倫加(Ron Karenga)提倡,與當時民權運動興起有關。「寬紮」起源於斯瓦西里語,意為「第一個成果」,所以又名「初獲節」。每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到來年一月一日慶祝,以燭光儀式揭開序幕,每天點燃一支蠟燭,象徵七個原則:團結、自決、共同生活、合作經濟、目的、創造和信念,還有七件象徵物。

兩節起源各異,卻有諸多重合。二者慶典中都有點燈儀式,也都涉及親友聚餐、交換禮物,而且都是對主流社會白人基督徒慶祝感恩節、耶誕節的回應。二○二○年印裔的美國副總統候選人哈里斯在大選中獲勝,今後印度傳統的排燈節(Diwali)慶祝在美國會更隆重吧。這個節日在印度舊曆最後一天,西曆為十或十一月,家家戶戶點燈、聚會的習俗與前兩個節日如出一轍。我國十二月的冬至節只有聚餐,沒有點燈習俗,但農曆正月十五的元宵節也是燈火輝煌,火樹銀花。

人類對光明的追求與生俱來,跨越文化。黑暗代表寒冷、危險與不可知,光明卻象徵溫暖、繁榮、興盛。在疫情肆虐的冬天,我們要記得黑暗的盡頭是光明,唯有黑暗才更能襯托出光明的可貴。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