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專題分析/按樽制成效如何?

資料A  

環保署上月曾就「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展開公眾諮詢,建議每回收一個膠樽即可獲0.1元回贈。港大引述一項研究建議,政府應增加按樽徵費至1.5元,包括1元可退回按金及0.5元不可退回的膠樽稅。

多國皆重視提高膠樽按金,為消費者提供回收的誘因。以德國為例,當地每個膠樽的按金為0.25歐元(約2.2港元),比不少樽裝水的售價還要高。自2003年實行按樽制以來,膠樽回收率不斷上升,在2015年已高達93.5%。

(資料取材自2021年3月11日本港報章)

資料B  

香港政府有意實施「膠樽按樽制」。若計算按樽收費與回收率的關係,學者發現收費在1元或以上者,回收率平均可達到77%,但非說收費愈高,效果必然愈佳,還要視乎廢物管理的政策及配套。如當局必須做好監督,防範從外地流入空膠樽騙取按金,同時飲品生產商亦要改良膠樽設計,如採用單一物料等便利回收。

(資料取自綠惜地球https://greenearth.org.hk/2021/01/20210109/)

(a)香港政府推行「膠樽按樽制」可能會遇到什麼挑戰?(8分)

首先,香港政府推行「膠樽按樽制」需要處理消費者因價格上升提出反對意見的挑戰。「膠樽按樽制」是讓消費者在購買膠樽時,付出額外的費用作為按樽徵費,並在回收膠樽時可以拿回該費用,藉此提高膠樽回收量。在按樽制下,消費者購買樽裝產品需要支付額外的按金。資料A中更有建議增設0.5元不可退回的膠樽稅。由於樽裝產品價格增加,消費者特別是貧苦大眾有可能會對此不滿,提出反對聲音。所以,政府需處理消費者對價格不滿的挑戰。

第二,香港政府推行「膠樽按樽制」需要處理商家因生產成本增加提出反對意見的挑戰。相對於現時部分樽裝產品貼有難以移除的招紙,要令膠樽可循環再用,招紙需易於撕走,膠樽亦需由同一塑膠種類製作而成。根據資料B,業界需要改良膠樽設計,採用單一物料以便回收。膠樽重新設計將會增加生產成本,例如設計成本、新機器的成本、新物料的成本等等。這些將會令企業成本上升,利潤下降,因此商家可能對計劃作出反對。所以。政府需處理商家對利潤減少不滿的挑戰。

第三,政府需要防範從外地流入空膠樽騙取按金的挑戰。當「膠樽按樽制」實施後,由於按樽能賺取金錢,不法之徒可能會利用此漏洞,在本港以外的地區非法入口平價膠樽來獲取按金。資料B提及政府需防範從外地流入空膠樽騙取按金。為了堵塞漏洞,政府需要額外調配人手去執法打擊不當行為,因此將需運用到額外的行政成本,形成財政上的挑戰。

(b)「立法實施按樽制較宣傳教育能更有效地增加膠樽回收量」。你是否同意這個說法?(12分)

※同意方面

立法實施按樽制較宣傳教育更有約束力。由於立法實施按樽制後,市民必須要回收膠樽才能拿到按金,因此經濟誘因能約束市民到指定地點回收膠樽,增加膠樽回收量。根據資料B,當收費在1元或以上者,回收率平均可達到77%,顯示按樽收費可以增加回收率。相反,宣傳教育缺乏約束力,不能保證所有受教育的市民也會把膠樽回收。他們可能只意識到回收的好處,但不付諸行動。因此,立法較宣傳教育更有約束力,能更有效地增加膠樽回收量。

在時效性方面,立法實施按樽制較宣傳教育能短期內增加回收量。由於有經濟誘因的鼓勵,立法實施按樽制能在短時間內鼓勵市民回收膠樽。如資料B所述,德國自2003年實行按樽制以來,膠樽回收率不斷上升,在2015年已高達93.5%。反之,宣傳教育需要長時間的社教化過程才能達至效果,時效性較立法低。所以,立法較宣傳教育能更有效地增加膠樽回收量。

※不同意方面

在持續性方面,宣傳教育較立法實施按樽制有更長遠的效果。當人們從宣傳教育中意識到回收膠樽的重要性時,就算往後宣傳減少,也會持之以恆地養成回收的習慣。相反,立法實施按樽制的話,若按金減少,必會降低經濟誘因,影響回收量。如香港實行膠袋徵費,最初有成效,至今效果日降。可見,宣傳教育較立法實施按樽制能更有效地增加膠樽回收量。

從根源性的角度,宣傳教育較立法實施按樽制更能從根源解決棄置膠樽的問題。現時棄置膠樽最根本的原因是市民缺乏保護環境的意識,忽略了自己丟棄膠樽會對生態造成嚴重影響。宣傳教育正正能針對此根源問題,增加人們的公民意識,了解自己行為對環境的影響,懂得愛惜地球。反之,立法按樽制只能以硬手段強行讓市民跟從,並不能從根源解決問題。總結而言,宣傳教育較立法實施按樽制更能從根源上增加膠樽回收量。

周蘊靜老師

備註:紅字代表主題句,

藍字代表例子/引用資料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