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投資人語/解讀中國GDP增長目標\David Rees

  圖:中國GDP預料今年在季度環比增長為零的情況下,亦可以達成6%以上的增長目標。

中國政府重新將官方經濟增長目標定在「6%以上」,這個目標遠低於我們對當地今年GDP增長9%的預測。大約6%的經濟增長意味着當局有可能在年內突然收緊政策,但目前並未出現相關跡象。筆者相信,當地的經濟增長或會比該目標強得多,而當局此舉是試圖穩定中線預期的表現。

儘管如此,金融市場向來較少注意官方的增長數據,反而對信貸脈衝(credit impulse)及貨幣總體數字(monetary aggregate)等周期性指標更為敏感。雖然市場在短期內仍將受到上述因素支持,但這些因素的力度已開始出現緩和的跡象,部分更有可能在今年稍後時間便消退。

若按照經季節性調整的官方國內生產總值數據粗略計算,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在季度環比增長為零的情況下亦可以達成6%以上的增長目標,單靠強勁的基數效應便足以推高按年計算的國內生產總值。若政府沒有計劃大幅收緊政策讓經濟降溫,那麼便代表着經濟增長將更為強勁,而當局亦正試圖穩定中期預期,以防止地方政府和個人從片面追求高增長。

料信貸指標逐步收緊

我們現時並未從經濟計劃的具體內容看到太多政府將大幅收緊政策的證據。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計劃將財政赤字目標下降至僅佔國內生產總值3.2%的水平,同時將整體政府債券發行量從去年佔國內生產總值8.4%下降至6.5%,意味着緊縮力度將較普遍預期弱。所以,除非貨幣政策大幅收緊(目前尚未出現這種情況),否則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很可能會高於6%。因此,我們目前對當地的增長預測仍維持在約9%的水平。

對於世界其他地區的金融市場和經濟體系表現而言,重要的不是中國的官方國內生產總值增長數字,而是相關的商業周期變化。就此而言,信貸脈衝和M1貨幣供應的實際增長通常是更實用的指標。例如,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盈利調整和整體市場表現與中國M1貨幣供應的實際增長息息相關。這種滯後關係顯示,近期的盈利上調動力將進一步持續。同樣地,信貸脈衝通常是反映中國主要貿易合作夥伴出口表現的可靠指引。

上述領先指標似乎已見頂,預料在未來幾個月將隨着政策逐步收緊而呈現下降趨勢。這為我們相信中國經濟周期將於年中到達轉捩點、國內生產總值增長將在2022年放緩至約5.7%奠定基礎。

(作者為施羅德投資資深新興市場經濟師)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