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男人最痛/港男愛面子 失業十年扮返工

  圖:經濟不景,失業率持續上升,若人到中年便更難搵工。

面對本港經濟陷入谷底,今個五一勞動節,有幾多打工仔在暗自垂淚?本港在疫情之下,最新失業率高踞6.8%,即有近26萬人失業,當中不少中年男人因為「大丈夫」心態,即使陷入財困、失業,仍不肯放下自尊尋求援助。有人寧願「扮返工」足足十年,按樓借「財仔」畀家用;有人從高位跌落谷底,要放下身段掙扎求存;亦有人努力求變,求過新生活……

人到中年難轉行,港人有苦自己知。有社工指出,中年男人若繼續自尊心作祟,或將更難面對逆境。因此,及時求變才是出路。\大公報記者 胡家俊(文) 凱 楊(圖)

破 產 男

「扮返工足足十年,瞞住家人借貸度日,最後連層樓都冇埋……」

陳先生(化名)任職銷售經理多年,工作落力又有交帶,是個不折不扣好僱員。年過半百時不幸被裁退,面子大過天,陳先生瞞着家人「扮返工」長達十年,他當時心想:「可能總有一日會搵到工,只係等緊一個機會。」

家用不能不畀,只好找財務公司按樓借貸,利疊利下,最終層樓也保不住。絕望的陳先生走到西貢碼頭本欲輕生,忽然想起可打個電話向輔導機構傾吐心事,結果拾回一命!

「幫到咩?仲做到啲咩?」陳先生跟社工多次對話後,獲安排暫住宿舍喘一口氣,但仍有一件事縈繞在心:「層樓無咗,點同太太、阿囝交代?」

一句「對唔住」  挽救一頭家

事實上,兒子因打擊太大,至今仍未接受與陳先生「喺返埋一齊」,兒子最難理解的,是爸爸失業多年,竟然一直隱瞞。幸好在社工協助下,陳太太終肯見丈夫一面。當太太來到宿舍樓下的公園坐下,陳先生立即下跪,鞠躬道歉,兩夫婦相擁痛哭。這時候,陳先生才說出隱藏在心內最想講的一句:「老婆,我對妳唔住!」

陳先生最終走上破產的路,樓也被人收了,但並非一切都輸掉,反而還「保得住頭家」。現時,兩夫妻一條心,同住劏房,重過新生。

明愛向晴軒危機專線及教育中心團隊主任翁麗萍見證了陳先生的個案,她接受《大公報》訪問時指出,「男士往往特別需要工作成就感去肯定自我,但大多數人遇到困境時,都自以為講出嚟都冇用,寧願自行解決」。她說,面臨破產的人,應及早尋求專業人士協助,例如商討債務重組,很可能「有彎轉」,避免走上絕路。\大公報記者胡家俊

轉 型 男

「見過十幾份工,由導遊轉做兼職散工,希望捱到通關從頭起步……」

旅遊業經歷三年冰封,有旅行社捱不住,中年老闆失業,遍尋十幾份工,搬運、口罩廠、船務……樣樣都做。「本來是家中經濟支柱,一下子半年在家無所事事,即使家人不說,自己心裏也不好受。有時候累了,情緒容易激動,與家人衝突多了。」

「以往五一勞動節,旅行社賺到盤滿缽滿。」陳世棠從事旅遊業23年,由打工仔變東主,曾經風光過,噩夢由暴亂開始,到後來疫情,足足三年,近半年更是零收入。

人到中年被迫轉跑道

下有讀小六的兒子,上有年邁父母要照顧,陳世棠「失業」,大部分時間在家,變成了不愛外出的「宅叔」,畢竟自尊心較強,即使家人從沒怨過半句,他心頭也不是味兒,「有時會覺得自己無用,會自卑,或者小小事情就與家人吵起來,情緒波動很大。」

變還是不變?因為這個問題,令他長期失眠。半生導遊經驗,突然「冇得撈」,為了養家,只好在職場轉跑道。

前前後後見了船務、運輸等十幾份工作,總被以各種理由說退,最後以比市價低兩成的工作,從零開始做搬運工,無奈他已年過半百,觸痛全身舊患,唯有再轉去口罩廠做兼職,卻又經常開工不足,月入跌到萬二元,於是兼做Uber司機幫補,「20年前就話為了想出頭,打兩份工,估計唔到上咗岸,仲要咁做。」

政府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開設短期職位,讓旅遊業從業員做行政及接待工作,他又找到新工作,準備明天上班,「每日13小時,計埋路程,每日要15小時,但總算有穩定工作。現在我有一個天真的夢,希望五個月後,香港市民已經全部接種疫苗,然後開關,我又回到老本行,過正常的生活。」

倘若疫情沒好轉,怎麼辦?陳世棠嘆氣,「見步行步啦,可能又要再搵工!」\大公報記者伍軒沛

振 作 男

當時供緊兩層樓,降職雖然人工減一大截,唔做咪連少少收入都冇?

阿華(化名)憶起當年失意時,可幸一股不知哪裏來的聲音,在他耳邊叫他「頂住」,為他打氣,方能撐過逆境。

23年前的金融風暴,令阿華變得一無所有。「我曾經好好彩,打工最初十年,好似坐直升機咁升職,人工都加咗十幾倍。」阿華回憶當年風光,因為幾何級加薪,令他很快儲得第一桶金「上車」,加上當時樓價升,他一買一賣,由擁有一層樓變出擁有兩層。

太太一句話 及時強心針

「我不是炒樓,當時新婚,一層兩公婆住,另一層買嚟畀爸爸媽媽住。」可惜好景不常,剛圓夢的他遇上金融風暴,樓價大跌,淪為雙重負資產,最要命還遇上了失業。

「公司的母企是做金融的,股票大跌,馬上斬纜,我做的公司立即『摺埋』。」屋漏兼逢連夜雨,阿華加入失業大軍。「真係想過要死了就算!」不過,他及時冷靜下來,心想:「死了就能解決嗎?可以丟低太太、爸爸和媽媽嗎?」有個安樂窩,是阿華爸媽多年心願,他不忍心「賤賣」。可幸太太是明理的人,不但沒有半句抱怨話,看見阿華苦惱,就伸手拉着丈夫,說:「我還有穩定的工作,你也搵過份工,低薪也好,夾起來夠供樓就行。」

太太的話,為阿華打了一口強心針,令他振作起來,決心找工作。「剛好有個舊朋友打電話來,說他公司有個員工要生仔,放『前四後六』,想搵人頂住一陣,阿華立刻說「我做」。因為是大降職大減薪,朋友起初還以為阿華說笑,但後來聽到他的困難,就叫他立刻上班。

曾經走過失業邊緣,阿華除了感謝朋友及時救了一命,更感謝太太的支持。「其實兩夫妻最緊要坦白,有困難就要講,唔好收埋,一齊面對,兩個人一條心,一定能夠解決。」\大公報記者陳正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