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青年讀書薈/突破繭房 命運與共

  圖:作者在書中提出,疫情以來的一系列思考,實際上就是在嘗試探討那些既存問題的深層邏輯是什麼,以及探討未來的可能前景是什麼。

在互聯網時代,大部分人活在自己的信息回音壁裏,形成信息繭房。後疫情時代反而給了世界突破繭房的機會,既然流動網絡和社交媒體的出現帶來資訊的封閉,那麼將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也有可能帶出下一個共識形成的秩序想像,而「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思路。\香港華菁會成員 溫凡

隨着互聯網的高度發展,信息繭房的出現成為這個時代的特徵之一。當大部分人活在自己的信息回音壁時,人與人、國與國之間的溝通該如何破局?

國家外交學院施展教授在《破繭:隔離、信任與未來》(湖南文藝出版社,二○二○年十二月)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在社交媒體出現之前,能夠在公共議題中進行公開討論和交流的人,往往都是半熟人以上的關係,他們彼此的關聯是比較緊密的,即使不直接認識,也會存在各種各樣相對強力的交集。因此當雙方觀點不同時,也較容易在克制的情況下達成共識;又因為交流雙方的交集多重,即使在特定問題上沒有共識,可能在其他問題上也很容易找到共同點。因此社會共識容易達成。即使有爭論,也更容易從邏輯出發尋找共識,而不是僅僅以立場站隊。在此基礎上的討論也就相對來說更容易有建設性。

疫情造就突破繭房機會

互聯網時代則不同。海量的演算法為了爭奪用戶的注意力,不得不絞盡腦汁為用戶進行畫像,並且主動給用戶推薦其最感興趣的內容。每個人的注意力都在自己的單向度的資訊空間內,雖然看似大千世界內容豐富,其實營養極度單一。

長此以往,當每個人都習慣了待在自己的資訊繭房裏,處於一個自我強化的循環之中。

作者認為,後疫情時代反而給了世界突破繭房的機會,因為隨着二○一九年以來的一系列大型公共爭議性話題的出現,尤其是「黑天鵝」式的疫情事件,反而直接擊穿了繭房,因為單向度的、缺乏營養的資訊回音壁,顯然已經無法僅僅基於立場解釋現實世界的各種複雜問題。這就呼喚人們內心深處的理性,共同思考解決當下的困局。

既然流動網絡和社交媒體的出現帶來資訊的封閉,那麼將來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也有可能帶出下一個共識形成的秩序想像。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思路。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裏獨居,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一片陸地,所以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喪鐘為你而鳴。

我認為,打破「喪鐘」的機會,可以在《破繭:隔離、信任與未來》之中找到答案。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