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文藝中年/多元的澳門表演藝術\輕羽

澳門在回歸之前是葡萄牙殖民地,直到現在,不少舊建築物仍充滿異國風情,令澳門舊城區能夠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央政府並沒有刻意掩蓋澳門原來的葡國文化,凡是值得保留和傳承的都予以維護。因此澳門的土生土語話劇、土生葡人美食烹飪技藝和澳門土地信俗等三個項目,同樣被列入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項目名錄。

澳門特區的面積雖不大,人口不多,卻具獨特文化特色,這也許該歸功於澳門文化局的悉心推動。最近兩年,我都有幸獲該局邀請擔任資助項目的評審委員,對澳門多元的表演藝術有進一步認識。

為了推廣文化藝術,文化局以往都推出不同形式的資助項目。去年起,我獲邀擔任「跨年度資助計劃」的境外評審委員,聯同其他香港評委和澳門當地本身的評委,一起審議各澳門藝團的申請書。藝團因應其構思和運作方式,可以申請兩年或三年計劃。由於疫情關係,評審過程全在線上的會議軟件進行,所有文件都透過電郵傳遞,完全不用耗費任何紙張,可說是藝術與環保的結晶。

申請的藝團五花八門,涵蓋所有表演藝術門類;申請的計劃既有時代風格,亦有傳統特色,與澳門特區本身新舊交融的文化身份互相配合。例如澳門中國打擊樂協會申請的三年計劃,銳意推動擊樂,主題是「敲中國鼓、講澳門事、做中國人」,每年舉辦特色音樂會,並邀請內地名家為樂團創作新曲。另外,曉角話劇研進社的「想像未來·AI世代」,結合科幻文學與戲劇於一爐,三年之內培育新進作家撰寫科幻題材的小說,然後將小說轉化成舞台劇本進行演出。

作為評審委員,首年評選了入圍藝團,今年我繼續在線上進行評估,審核藝團的工作進度是否理想。兩年或三年之後,各藝團的計劃便可以開花結果。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