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發掘成果/海昏侯文物現世 填補歷史空白

  圖:在銀當盧中,似羊的獨角神獸在歐亞草原和北方遊牧民族中常見。

截至目前,海昏侯墓的發掘、考古研究在填補西漢乃至填補歷史空白和修正歷史方面,主要有以下成果:

【劉賀墓園】劉賀墓園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墓主人身份明確、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出土文物品類數量最豐富的典型漢代列侯墓葬。為我們了解和認識西漢列侯墓葬的葬制提供了一個到現在為止最好的標型墓。

【簡牘】海昏侯墓出土簡牘五千二百餘枚,主要包括《詩經》《禮記》類,祠祝禮儀類,《論語》、《春秋》經傳,《孝經》類,政論類,《子虛賦》,「六博」棋譜,《易占》類,「房中」「養生」「醫方」類等簡牘典籍。這批簡牘對研究西漢政治、歷史、藝術、科技、思想等具有重要價值。

【孔子徙人圖漆衣鏡】孔子漆衣鏡上的孔子畫像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最早的孔子像;《史記》與孔子衣鏡所參考內容可能出自於共同古籍母本;「孔子立鏡」具有「圖史自鏡」的作用;發現了最早的東王公圖像和文字資料。

【木牘】劉賀及其夫人所寫奏牘,是迄今所見的等級最高漢代公文原本,對研究劉賀、海昏侯國和漢代的奏章制度、朝請制度等有重大意義。

【「南昌」銘文豆形燈】底座和燈沿兩處均有「南昌」銘文,這是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有關南昌的實物資料。

【樂器】整套包括十四件編鈕鐘、十件編甬鐘、一架編磬和三十六尊伎樂木俑,以及青銅錞于、鉦、瑟、琴、排簫、建鼓等,另有四件鐘簴和兩件磬簴,形象再現了西漢諸侯的用樂制度。

【「昌邑籍田」青銅鼎、「昌邑籍田」豆形青銅燈】中國首次發現記載西漢時期諸侯王國「籍田」禮儀的實物資料。

【車馬坑真車馬、墓室偶車馬(鼓車、金車)】西漢的車輿制度,特別是西漢諸侯王、列侯等級的車輿制度,由於文獻闕如,至今不太清楚,但劉賀外藏坑以及東西車庫甬道中所出的車馬實物,為我們了解西漢高等級貴族的車輿制度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也印證了西漢重視對外交往。譬如,出土時劉賀腰部有韘形玉佩、水晶珠、瑪瑙珠、琥珀辟邪形珠、玉觿等玉組佩,這些珠子造型、製作均有別於中國傳統風格,應是從海外傳來。劉賀長子劉充國的墓中發現大量的玉器,經考證多數玉器為新疆和田玉。此外,出土的大角神獸紋「銀當盧」的主體圖案中,似羊的獨角神獸在歐亞草原和北方遊牧民族常見。

此外,考古人員集中對二百八十件金器進行了綜合分析。檢測發現,馬蹄金、麟趾金含金量平均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金餅戳記、刻畫痕的釋義及用途,馬蹄金、麟趾金鑄或貼「上」「中」「下」的含義及其與紋飾、內嵌物、含金量的關係等,有待後續研究來揭示。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