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英倫漫話/東風西漸\江恆

  圖:上月底舉行的切爾西花展上,「廣州花園」展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並奪得最高獎項金獎。/圖源:RHS Chelsea Flower Show

上月底在倫敦舉行的切爾西花展上,中國參展的「廣州花園」奪得最高獎項金獎,這也是一百六十多年來首次由中國花園獲此殊榮,打破了此前非歐洲花園不能獲獎的慣例。

之所以稱其為殊榮,皆因一年一度的切爾西花展屬世界頂級園藝盛會,參展作品往往代表了最新設計理念和時尚趨勢,素有「花藝界奧斯卡」稱號。在英國流傳着這樣的說法,有三件事通常會引起倫敦交通堵塞:一是女王出行;二是獲勝的足球隊凱旋;三就是切爾西花展對外開放。由此可見該獎項的分量之重。

「廣州花園」作為本屆切爾西花展最大的展示花園,在總面積達二百二十多平方米的園區裏,種植了喬灌木、草本和水生等三千多株植物,並以反璞歸真的方式傳遞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廣州花園」對生態文明的探索極具前瞻性,從最終獲得金獎來看,此設計理念顯然得到展會的認可與共鳴。

實際上有英國業界說得更為貼切:中國園林在某種意義上是另一次「回歸」,並且以嶄新的面貌重新示人。中國園林曾經「到達」過英國嗎?確是如此,在十八世紀中國園林的一些特點以文字和裝飾畫等形式傳入歐洲,英國便是深受影響的國家之一,從當時設計的疊石假山、山洞拱橋以及坎布里奇和沃爾等建築大師留下的文字中可以推斷,中國園林在英國曾風靡一時,並在接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裏持續產生影響。

蘇格蘭造園家威廉·錢伯斯勳爵算是一位親歷者,他在十八世紀中葉撰寫的《中國房屋建築》是歐洲介紹中國園林的第一部專著,他之後在《論東方園林》中對中國園林更進行了系統性闡述。受其影響,中式園林也如雨後春筍般在英國各大城市出現,其中代表作就是他本人在英國皇家園林倫敦邱園(Kew Garden)設計的寶塔,據說他是仿照南京大報恩寺琉璃塔而建,也是英國唯一的中式皇家寶塔。不過該塔自建成後再沒修繕過,並為此關閉了近半個世紀。二○一七年,我參加了中國企業出資贊助的寶塔維修啟動儀式,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片歐式風格的花園中,中式寶塔格外醒目,雖說經歷了二百多年的歲月洗禮,但風霜雨雪完全無法磨滅它那獨特的魅力。

當然邱園中除了這個中國風寶塔,還有來自中國園林靈感的地標式建築玻璃暖房。這些用來收集從世界各地帶回英國的植物的暖房,一方面由金屬框架搭建,鑲嵌玻璃面,結構和材料體現了工業時代的變革,另一方面外形上一定程度受到了中國亭子的影響。一八五一年英國舉辦的第一屆國際博覽會,著名的建築水晶宮就完全採用了這種金屬框架和玻璃表面結合的建築工藝。用中國藝術家李尤松的話說,「我們不但要看到水晶宮和玻璃花房之間的關係,也要看到中國亭子對英國建築的影響。世界博覽會、皇家植物園、中國亭子,對遙遠世界不斷了解的熱情催生了英國人的現代性回歸」。

如果說中國園林為英國的園林文化帶來重要啟發,那麼在十八世紀的東風西漸之下,很多領域都留下了中國元素的深刻烙印,比如眾所周知的英國茶文化,便同樣帶有中國的影子。較為典型的例子是,從廣州十三行博物館的藏品外銷英國茶盒來看,當時的英國人既喝紅茶又喝綠茶,在飲茶方法上明顯受到中國的較大影響。英國人對中國紅茶尤為痴迷,浪漫主義詩人拜倫就曾在詩作中表達了對中國武夷山紅茶的喜愛。

另外,中國人熱水飲茶免除疾病困擾的歷史經驗,也為英國飲茶文化的流行提供了啟示。人類學家艾倫·麥克法蘭認為,泡茶需要的沸水消滅了細菌,可以說茶葉成就了英國文明。英國經濟史學家威廉遜也認可這種說法,強調如果沒有茶葉,英國工人的粗劣飲食將影響工廠的產能,而中國茶葉在最合適的時間來到英國。

隨着飲茶之風在英國盛行,瓷質茶具也成為英國人追捧的對象。中國學者周寧在《鴉片帝國》中寫道:茶葉促使英國人形成獨特的文化觀點和審美觀,下午茶的流行讓茶具、瓷器等得以講究。於是製作精美的中國瓷器成為搶手貨。鑒於對華瓷器貿易的局限性,為了滿足這種巨大市場需求,綜觀整個英國瓷業,在十八世紀幾乎都是在對中國瓷器進行仿製。

其中的翹楚者是瓷器製造商韋奇伍德(Wedgwood),他仿製的中國瓷器最為逼真,因此成為王室御用,他的名字如今也成為英國最著名的瓷器品牌。據《韋奇伍德陶瓷藝術與革新》記載,他於一七五九年在斯塔福德郡創辦了工廠,早期在款式上對宜興紫砂和自然形態的果蔬、貝殼進行模仿,製作出真正蔬菜造型的茶具。後期集中模仿極受歡迎的景德鎮青花,為了節約成本只使用貼花工藝,甚至對多種紋樣進行混合,燒製出新型硬質骨瓷,將英國瓷業推到一個新的高度。斯塔福德郡也因為硬質骨瓷被稱為「英國景德鎮」。

說到這,想起英國童書作家朱莉婭·唐納森創作的知名卡通怪獸古飛樂(The Gruffalo),講的是森林中有隻小老鼠喜歡拿它作招牌,以嚇退其他猛獸。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沒錯,她的靈感就來自於中國成語故事狐假虎威。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