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耕耘地區工作多年的青年切身感受到,對前程規劃沒有清晰方向、無力改善住屋環境等,是基層青年群體中普遍存在的問題。他們希望政府在房屋政策上創新思維,加快土地審批程序,多渠道增加房屋供應;大力推動產業發展多元化,加大力度扶持新興產業,多管齊下讓青年出路更多、更廣、更闊。
「對未來感迷茫」成共同難題
香港青年會主席陳凱榮是一名九十後,屋邨出身的他從港大畢業後,積極投身服務社區。陳凱榮深深感受到,「普遍欠缺人生規劃,對未來感到迷茫」是困擾不少基層青年的共同難題,對此,他認為,樓價高企令不少年輕人對置業失去信心,選擇放棄儲蓄成為「月光族」,進而導致對婚姻、生兒育女等規劃也放棄,「整個過程如同骨牌效應」。此外,長期依賴金融、地產等支柱產業的香港,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都相對單一,致使不少青年難以發揮所長,他們中的部分人,即便對文化創意產業、體育產業等感興趣,真正投身行業後卻發現難以維持生計,最後還是作出妥協,「違心」踏入傳統產業,久而久之難免對個人生活不滿、失望。
如何加速青年「上車」進程?陳凱榮期盼政府能夠重推首次置業貸款計劃,幫助一些「中產青年」盡早置業。此外,可考慮設立「青年市集」並以「年宵市場」的模式營運,供年輕人租用小攤檔用來創業,激發更多青年的創業熱情。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副主席、青研香港召集人陳志豪,是一名耕耘地區工作多年的青年。他認為,新一屆政府要加大力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和綜合競爭力,讓整個社會環境有利於為青年提供更多發展機會,開拓更廣的出路,進而帶來收入的增加。
\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