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食色/江湖黃燜雞\判答

別說外國人看不懂中國菜,有時候就連我們血脈相連的自己人,遇到一些陌生詞彙都會暗暗露怯。比如常有剛回國的朋友虛心向我「討教」,那遍布在各城市街巷之中的「黃燜雞米飯」,到底是個什麼來頭?

黃燜雞米飯,確實有一種「天選之子」的感覺,別人盼了一輩子的知名度,它一眨眼就打了通關。從寂寂無名到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其聲勢之浩大、覆蓋面之廣,是常理不能解釋的。否則讓它的前輩們,打下江山的蘭州拉麵、淮南牛肉湯、武漢熱乾麵作何感想?只能說「菜同命不同」,很多事,確實比不了。

但如果真要有據可查地「認祖歸宗」,可能連黃燜雞自己都無從下手。光說所謂的「發源地」,就涵蓋了貴州、湖南、雲南等一大片西南地界,不僅淵源各異,連做法和配菜也各有各的偏好,好像「亂世三國」一般。黃燜雞米飯的精華,在於烹飪方式中的「燜」,這做法對常年混跡於廚房的人來說,也是爛熟於心了,只不過我們心中的概念大多是「紅燜」,至於「黃燜」的出處,有廚師說是因為沒有加糖炒亮色,用過了油的食材加料煮開再收汁,最後呈現出黃澄澄的亮,也算實事求是了。

南方的黃燜雞,多源於「先下手為強」的貴州遵義,和「悶聲發大財」的雲南大理。前者早早申請了市級非遺,在做法上也下了狠手,一個熱油猛炸,一個本土方竹筍配菜,僅這兩樣,就足夠作以區分了;而後者,與其說是燜,還不如說是炒,想吃汁水的怕是要失望,但對偏愛乾爽重口的人來說,這道菜一定會是「本命」。如果就想淺嘗一下,就認準「山東」吧!從黃燜雞到鐵鍋炒雞,它把對雞肉料理的執念全數收入囊中,在北方畫個圓,圓心就在這裏了。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