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HK人與事/家庭照月曆\文秉懿

這一、兩個月在街上不時碰見挽着二○二三年掛牆月曆的人,提醒我二○二二年將盡,新年快到。這些月曆的設計基本不變,都是紅彤彤的硬紙板上面印上一個大大的金色「福」字,喜氣洋洋配合黃金的富貴氣,年年如是。朋友跟我有同感,於是另尋出路。她在網上找到為客人印刷專人月曆的店舖,下單方法簡單,只要提供照片,選定款式,就大功告成。就算只定製一件,人家也歡迎。

我打算製作一個家庭照月曆,送給父母。年過半百,與家人的合照竟然寥寥無幾,似乎難以置信。究其原因,是大家都沒有聚會時合照的習慣。聚在一起吃飯,吃完就散夥,從來沒有考慮拍照。

到酒樓用膳,時常碰到顧客要求服務員代拍家庭照。拍照的情況如出一轍,一般都是長輩坐在正中,臉上掛着慈祥的微笑;小孩在四周簇擁,擺出可愛的姿勢和表情;成年人在後面列隊,保鑣保護重要人物似的。這就是一家子齊齊整整的場面。我在酒樓見到這個畫面,只覺得呈現的是記錄一次聚會的影像而已。手機的主人把照片發給座上各人,似乎但求完成責任。收到照片的人,忙不迭把照片上載到社交平台。誰會把這些照片珍而重之地收藏起來?過了一段時間,手機儲藏的資料過多,自然會把這些照片刪除。由此看來,這大概就是我家鮮有合照的原因。

我們最近一次拍家庭照,是去年爸爸八十大壽那天,大家在家裏吃過晚飯,切生日蛋糕的時候拍的。蛋糕是妹妹親手製作,拍照由妹夫負責,要不是他夫婦倆發起,大概我們不會拍下這幀照片。這次之前的家庭照,就是我們兄弟姊妹婚宴上拍的,已經是年代久遠;更重要的,是媽媽從未把照片交給我。

家庭旅遊也是拍攝照片的適當時機,朋友不時跟家人到國外旅遊,在每一個景點都留下「到此一遊」照,記下了歡樂時刻。我家從來沒有一起旅遊,疫症爆發前,我曾經鼓起勇氣邀請父母旅遊,如我所料,媽媽拒絕了。

我不滿十歲時,爸媽偶爾帶我們到中環皇后像廣場、動植物公園玩上一個下午,也參觀過虎豹別墅和到離島遠足,這些就是一家人的旅行記憶。我升讀中學之後,再沒有家庭旅行。當時媽媽給我們沿途拍照,照片都是黑白照,尺寸細小。這些照片一直由媽媽保管,大家也沒有要求看。不久前媽媽把照片分成三份,分發給我們。收到照片的時候,我心裏泛起異樣的感覺。媽媽沒有解釋,弟妹也不查問原因,於是我保持沉默。

朋友挑選照片時,因為照片太多而選擇困難,我的情況跟她相反,我的照片太少,東拉西湊,才勉強湊足數目。看着那些照片,竟然產生寒酸的感覺,我是家庭照貧困戶。一家人數十年來,對於拍照的興趣是如此淡薄。

也許我以後要作出主動,抓緊機會跟家人合照;尤其是跟父母,畢竟他們已臻耄耋之年。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