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罩下生活1幼兒篇/幼孩抗拒除口罩 「怕陌生人見到樣貌」

  圖:四歲雅詩顯得膽怯,媽咪蘇太表示,「小朋友長期宅在家,足足有兩年多,性格亦變得內向、認生,到兩歲多時,見到陌生人或少見的親友都會喊爆。

香港經歷三年的疫情煎熬,正逐步復常,昨天起更可免檢疫與內地通關,令人振奮!

回想疫下三年來,無論是疫情時臨盆的準媽媽,又或伴隨着疫情成長的疫情BB,豆蔻年華的少男少女,風雨兼程走來,無奈地,口罩成了生活中的重要部分,習慣了,他日一旦可以除下,有人反而可能產生恐懼症、後遺症。有幼童見到陌生人脫下口罩會驚慌失措,甚至嚇得大哭,也有青少年將口罩視為美麗屏障,永遠不想以真面目示人。

有專家表示,常戴口罩有損小朋友社交及健康成長,口罩亦為傷健人士帶來不快回憶,希望盡快復常,重拾「無罩」的方便。《大公報》推出這個專題系列,探討大家的罩下生活。

「佢即使在公園同小朋友玩都不敢除口罩,甚至返在家裏都會戴住唔除」,住在大澳的李太日前向大公報記者感嘆道,其兩歲四個月大的兒子小暟樺,是名副其實的疫情BB,「戴口罩這件事,其實佢在我的肚裏時就已經有認知了。」

當時真是好大壓力,李太接着說:「剛懷上暟樺時,先是遇上反修例黑暴,外面好亂,不敢出街,跟住到疫情,成日擔心會染疫傳給BB、出現後遺症。到產房分娩時,醫生要求全程都要戴口罩,可想我當時的心理壓力有幾大!」\大公報記者 盛德文 余風 黃山(文) 蔡文豪(圖)

暟樺出生後,除了去母嬰健康院檢查外,李太一直都不敢帶他出街,直到九個月大,疫情稍緩和,要上幼兒playgroup,才帶暟樺外出,「初時他都好抗拒戴口罩,經常用手扯開,要想辦法綁實佢手仔,經過約一星期的適應,好快就習慣,一直戴到現在。」

不過,成習慣後,叫他除下卻很困難,李太表示,長期習慣戴口罩及耳濡目染,口罩已成為囝囝身體的「一部分」,深印腦海。「有時在街上見到只戴透明膠罩的BB或無戴口罩的大人,佢就會手指指同我講:「媽咪,嗰個小朋友同叔叔阿姨又冇戴口罩啦。」記者和幼稚園校長要求他示範如何除口罩飲水,「除口罩畀叔叔望吓,好唔好?」小暟樺直接拒絕:「唔可以。」

見到別人戴透明口罩

「點解叔叔唔戴?」

在缺乏社交下,四歲大的雅詩亦顯得膽怯,記者問她今年幾歲時,她伸出四個手指卻細聲地回答說「三歲」。媽咪蘇太在旁表示,囡囡未滿一歲時就爆發疫情,「當時真是好驚、好恐懼,當時連買餸、去公園都不敢帶囡囡出街,全日24小時留在家,爸爸收工回家,都不敢即時抱她,少了擁抱的親情。」蘇太稱,「小朋友長期宅在家,足足近三年,性格亦變得內向、認生,到兩歲多時,見到陌生人或少見的親友都會喊爆。」

「好鍾意戴口罩,怕給不認識的人睇到我個樣。」另一名就讀幼稚園高班的五歲女童晨曦,非常害羞,即使媽咪在旁,亦不願在陌生人面前展示真顏,在記者同校長的多次安慰下,才微微拉開少許口罩,立即鬆手回復原狀。

基督教宣道會大澳幼稚園張校長表示,全校只有16名學生,疫情期間小朋友長期宅在家中,不利健康成長,養成長期戴口罩的生活習慣,若有朝一日解除口罩令,小朋友反而可能不習慣,不能適應,校方和家長均需思量,如何減低小朋友對除口罩的「抗拒症」,在復常路上可盡快融入社會,健康、快樂地成長。

對除下口罩心存疑惑、恐慌的,除了遠離市區的大澳幼童,就連鬧市中心的旺角,也有不少幼童出現同樣問題。

去公園玩好興奮

「咪住!我要戴口罩!」

「好嘢,可以去公園玩。咪住!媽咪,我要戴口罩啊!」近四歲的Angues在旺角一家幼稚園就讀高班,在近三年的疫情中,口罩有如衣服般不可或缺,無論前往公園「放電」多興奮,都會自覺記得戴上口罩。

「除咗你個口罩好唔好?」Angues即時回答:「唔鍾意、唔好!」再問他:「以後一路帶着口罩好唔好?」他爽快地回應「好!」到了公園,記者所見,Angues與同樣戴着口罩的小朋友們,都是各玩各的,全程「零交流」。

「佢開始唔鍾意戴口罩,一戴上去就除,之後學校教了他要戴口罩,現已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Angues媽媽表示,疫情期間,兒子由抗拒,到現時認為戴口罩是必須,已深印腦中。她擔心長期如此,兒子在學習上會存在困難,上課也看不到老師教導的口型,發言常有誤差。此外,她更擔心兒子長期在口罩下生活,會日漸變得內向。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