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事論事/抓住廣東發展機遇 「再造一個新香港」\葉建明

1月28日召開的廣東省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引發香港高度關注。這場線上線下共有2.5萬人參與的大會,是拚經濟的「動員令」。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在致辭中指出,依託粵港澳大灣區這一重要動力源,「必定能再造一個新廣東、再創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跡。」

據悉,這是近年來廣東省召開的規模最大的經濟會議。會議透露的信息顯示,2023年廣東計劃重點項目1530個,總投資8.4萬億元人民幣,年度完成投資1萬億元人民幣,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

躺平不可取 奮鬥正當時

廣東一直是內地改革開放的領頭羊,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排頭兵。2022年廣東經濟總量達到12.91萬億元人民幣,再次刷新省域經濟天花板,連續34年全國第一。廣東省過去5年實現年均5%的高增長。如果按照經濟體比較,廣東經濟體量2019年排名全球第十三位。經歷三年疫情的2022年,廣東經濟總量按經濟體排名全球第九位,甚至超越韓國、加拿大。

不過,雖然是中國第一經濟大省,但廣東和全球第一經濟大省美國加州人均GDP還是有着較大差距。2022年,美國加州的人均GDP高達9萬美元左右,而廣東的人均GDP才剛剛達到1.5萬美元。這不僅意味着廣東需要跑步跟隨,也意味着廣東向上的空間相當廣闊。

正是如此,在新一年全球經濟尚處於混沌狀態下,黃坤明提醒廣東,「這個時候,躺平不可取、躺贏不可能、奮鬥正當時。」他表示,唯有通過高質量發展向上突圍,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實現現代化,廣東只此一路,別無他途。

農曆新年的廣東「第一會」,給香港很大的啟示和思考,也催促香港奮進。過去人們常說,廣東因為地理位置靠着香港而獲得改革開放巨大成就。這是毋庸置疑的。如今,我們看到,廣東的高速和高質量發展為香港發展提供動能和巨大機遇,也成為毋庸置疑的事實。

借用黃坤明的一句話,「再造一個新廣東」,我們有無條件「再造一個新香港」?相信很多人認為是完全有條件的,也有信心實現這個願景。畢竟40多年的經驗證明,廣東與香港唇齒相依,廣東發展越好,香港越有機會,反之亦然。

在經歷了多年的坎坷和探索後,香港「一國兩制」越走越順暢,政治生態、輿論生態向好,民心思定、思發展成為社會主流,政通人和的景象初起。履職7個月的新一屆特區政府不負眾望,在由治及興的路上積極且慎重作為,以民為本、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正在落實到具體的經濟民生實踐中。民間普遍肯定特區政府施政,「官」「民」關係進入回歸以來最和諧時期。香港「興」的動能更強勁。這一切是香港走向大發展的根本基礎。

由上一屆政府提出、本屆政府積極推動的北部都會區發展,得到社會廣泛支持和肯定。南金融、北創科,這是「再造一個新香港」的巨大機遇和客觀條件。當初香港提出這一規劃後,深圳方面馬上有積極反響。靠近香港的羅湖、福田、南山、鹽田等區很快作出規劃,與香港北部都會區對接。如今香港與廣東基本實現正常通關,北部都會區發展的對接相信會有新的進展。

加快「北都」建設融入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給再造香港插上翅膀。大灣區是香港發展的腹地,也是福地。廣東的製造業優勢是世界上很多發達地區不具備的。在列入全國統計的41個大類工業行業中,廣東省就有40個,銷售產值居全國前三的行業有25個。全國90%以上的無人機、50%以上的彩電、40%以上的手機、30%左右的空調,1/4強的工業機器人、20%左右的冰箱和集成電路,均來自廣東製造。

這對香港來說意味着:香港發展創科產業有抓手,有配套;香港再工業化進入大灣區的產業鏈、供應鏈有先天性優勢;香港的金融優勢融入大灣區經濟體;香港的高端服務業,伴隨大灣區發展而成長……

據悉,接下來廣東將大招商、招大商,辦好100場「粵貿全球」境外展和廣交會線下展等。建議特區政府與廣東方面合作,利用中央充分肯定的香港獨特地位與優勢,粵港共同走向全球舉辦招商活動,利用彼此優勢的合力,吸引全球更多人才、資金與企業,共享中國發展機遇,共襄大灣區發展盛舉。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島各界聯合會常務副理事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