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昨日召開「習近平總書記致《大公報》120周年賀信一周年座談會」,與會嘉賓一致認為,總書記在賀信中充分肯定《大公報》在各個歷史時期,特別是新時代所發揮的積極作用,並殷殷期望《大公報》「弘揚愛國傳統,銳意創新發展」,這也是對整個香港愛國愛港傳媒的要求。他們表示,在香港由治及興、愛國者治港的新時代,香港傳媒更應不忘初心,堅守新聞理念,為民發聲,凝聚社會共識,為推動香港繁榮穩定發揮更積極的作用。\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
報業公會主席、《信報》總編輯 郭艷明:
傳媒要公正 政府要有胸懷
郭艷明在座談會上直言,做傳媒從來都不容易,第一是不會發達,第二是很辛苦,工作時間很長,但總有責任感和希望香港好的意願推動傳媒人每一天的工作。她特別強調,作為傳媒要有公正持平的基本原則,保持客觀、中立,即使在AI的時代,也要突出人的真實。所有同行的批評、監督,或者是要求施政有改善的地方都是善意的,政府要有胸懷去聽、去接受、去交流、去討論。
郭艷明相信傳媒的生命力不會因為環境怎麼樣改變而改變,也就是「不忘初心」。她說,大家在這裏出生、在這裏長大,都愛這個地方,都想這個地方好,也希望傳媒行業能繼續有發展的空間。\大公報記者黃釔淼
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副主席 郭一鳴:
傳媒整體責任感增強了
郭一鳴與《大公報》頗有淵源,是專欄「維港看雲」的作者。郭一鳴說,距習近平總書記發表賀信已經快一年,《大公報》在這一年變化很大。「我看到《大公報》無論在內容選材、版面、傳播手段等都有很大的進步,融媒體的很多視頻我都轉發給了其他朋友。」
郭一鳴說,這一年來,他認為香港傳媒業界整體責任感加強了。他說,經過2019年的黑暴事件後,傳媒界記者、編輯曾一度有被污名化的傾向,但這些情況現在基本上都看不到了。「我認為傳媒界整體恢復了一種專業精神,無論報道、評論等都更加負責任。」
郭一鳴建議香港傳媒和國際接軌,要扮演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的力量,特別是要監督有公權力的一些人和機構。「在今天愛國者治港的新時代,我們傳媒如何繼續在監督、為民請命這方面做的更好,也是提高我們公信力、傳播力、影響力的重要部分。」\大公報記者鍾怡
香港資深傳媒人員聯誼會會長 楊祖坤:
傳達正面聲音 服務讀者
楊祖坤是《大公報》的一員老兵,於1959年加入後,與同事們一起實踐「立言為公,文章報國」的社訓,走過多少艱難歲月,也嘗到夢想成真的喜悅。對他來說,習近平總書記發來的賀信,既是鼓舞,也是激勵,更是鞭策。楊祖坤表示,總書記提及要不忘初心,凝聚力量。而資深傳媒人員聯誼會,以及新聞工作者聯會、報業工會等傳媒界人士,需要研究方法、具體行動,落實總書記的要求。
楊祖坤坦言,現在社會有一種悲觀的情緒是擔心傳媒能否辦下去?報紙能否繼續生存?「《大公報》將業務擴展至多媒體,這是生存下去的重要一點,我很有信心能越辦越好。」
楊祖坤認為,在具體怎麼做方面,業界要依靠集體的力量,還有對社會現狀的分析、研究,包括如何實現讀者的要求,傳達正面的聲音,把故事講好。例如大灣區就是一個好機遇,如何講好大灣區的衣、食、住、行、旅遊,並將其做成一個指南讓讀者可以隨身攜帶,這是一種值得考慮的服務。\大公報記者鍾怡
香港報業評議會總幹事 施秀菁:
傳媒最注重公信力
施秀菁表示,留意到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大公報》的賀信中提到「立言為公」、「不忘初心」。她認為,「《大公報》一直是為人民服務」,從另一個角度看,「公」也可是「公信力」,香港報業評議會一直監督香港傳媒需做到有公信力,作為報業發展中一個重要的基礎,「(公信力)需要長時間建立,《大公報》就做到了!」
另一方面,「不忘初心」就是要愛國,另一方面傳媒要堅守新聞理念,凝聚共識。從事20多年新聞行業的施秀菁坦言,新聞理念是從事新聞行業的基礎,現時新聞行業面對人力資源缺乏問題,調查式報道亦較以往減少。但是看到《大公報》花很多精神去做調查報道,這就是令社會進步的方向,「應該監督政府,為人民服務,建立更好香港,這很重要。」
施秀菁續指,報業評議會非常重視新聞公信力,香港在由亂到治後,評議會收到市民投訴已大大減少,期望在共同努力下,香港媒體能有更大發揮空間。\大公報記者鍾佩欣
香港報業公會委員、《星島日報》總編輯 湯錦標:
多做市民關注的題材
湯錦標提到,媒體人每天、每時、每刻面對不同新聞情況,要做出不同的分析判斷,「比如說好大灣區故事,要如何體現出來?」他舉例,昨日該報把深中通道的新聞作為頭版,而這一新聞如果在五年、十年以前,未必能放得很前。如今,這項大型基建的啟動,將來或能與港珠澳大橋互相結合,這對內地、大灣區、香港來講都是個很大的事情。
湯錦標指出,媒體人要多發掘一些正能量的故事,要多做新聞真實性的考證;假新聞肯定不能用,但也要逐一判斷,在處理時要非常小心。新聞角度方面,要做能幫助香港政府施政、香港市民關注的題材。他稱讚《大公報》敢於做一些地區人士感興趣的新聞,這是一種很好的精神。他認同媒體面對資源不足的情況,認為更要思考如何可以做到最好。\大公報記者邵穎
資深傳媒人、專欄作家 屈穎妍:
用影響力推動良政善治
屈穎妍特別以《大公報》最近對香港仔魚市場的報道為例,指出讓她對《大公報》另眼相看。她說,習近平總書記在賀信中提到的傳播力跟影響力,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要跟讀者有關的,讀者才有興趣去看,然後有興趣去傳播,然後才可以影響政府施政,所以這種新聞可以多報道。
屈穎妍說,《大公報》120多年來有很多偉大的記者,在戰爭年代進行了很多現場報道,把真相告訴大家。現在雖然沒有槍林彈雨,但其實民間有很多問題、社會有很多問題,假如要為民請命的話,一定會動到一些既得利益者。她直言,可能以後有關於民生的問題,比方涉及一些財團,傳媒還報不報?
屈穎妍相信,這類問題怎麼拿捏,是增強傳媒傳播力、影響力的一個很重要關口。她希望《大公報》能真實地展現出香港社會的民生問題,用報紙的影響力改善香港的良政善治。\大公報記者黃釔淼
立法會議員、嶺大協理副校長(學術及對外關係)及歷史系教授 劉智鵬:
愛國愛港 繼續為民發聲
作為傳媒的老朋友,劉智鵬出席座談會時,站在歷史的角度肯定了《大公報》在新時代發展中所肩負的重要角色,「120年來一直走在新聞的最前線,從報道兩彈一星到中美關係,再到日前與市民切身生活相關的魚市場系列報道,《大公報》關注國家、人民大小事,為讀者呈現最真實的新聞報道。」他說,希望《大公報》繼續沿着愛國愛港傳媒的路徑向前推進,真正成為人民的喉舌,並且能起到帶頭示範作用,繼續保持以高水準的語文能力講好香港故事、中國故事。
劉智鵬亦感嘆,做立法會議員以來更深刻的感受到傳媒的力量,「如果立法會議員可以與傳媒多多合作,應該能發揮出1+1大於2的效應。」\大公報記者蘇薇
立法會議員、「中國故事」國際傳播KOL聯盟召集人 李梓敬:
《大公報》堅持說真話
「習近平總書記為《大公報》創刊120周年發來賀信,充分體現《大公報》在香港輿論有不可動搖的重要性。」李梓敬認為,2020年是香港媒體生態的分水嶺,在2020年之前,香港社會出現動亂,《蘋果日報》、《立場新聞》等媒體一直煽風點火,香港愛國愛港媒體在輿論上處於被動狀態,《大公報》仍然堅持說出真話,揭露黑暴真面目,因此多年以來都得到愛國愛港群眾的支持。他提到,在2020年時,他與其他建制力量發起「KOL100」計劃,與一眾KOL通過網絡反駁黑暴錯誤的言論,而《大公報》等愛國愛港媒體一直是他們的資料來源。
李梓敬續指出,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社會得以由亂到治,反中亂港媒體相繼停運。但現在仍然要警惕「軟對抗」暗中作亂,特別是一些政客對香港事務指三道四,極具迷惑性,切不可掉以輕心。他舉例,最近律政司向法庭申請禁制令及臨時禁制令,以禁止四項與有「港獨」意味的歌曲有關的非法行為,但網絡上有人繼續散播這首有煽動性及顛覆性的歌曲。他認為,對於不實的抹黑,香港媒體一定予以堅定反擊,要向國際社會說好中國故事與香港故事。\大公報記者吳俊宏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主任 李家文:
《大公報》報道有思想有溫度
李家文博士用「不普通」來形容《大公報》的報道。她分享說,去年11月大學裏舉辦了一次很大型的展覽,大公報記者採訪時悉心觀看展覽、聆聽學術研討會,最終寫出了一篇有思想、有溫度的報道,還給出了意見,讓她深受感動,切身感受到《大公報》的報道「不普通」,「我覺得《大公報》有不少的報道,就是跟一般普通的報道不一樣。」
她續指,近年來新聞與傳播學系的學生在選擇實習方向時更多會傾向於影視、廣告或者公關,選擇傳媒方向實習的學生少了,但她依然鼓勵年輕的學子嘗試做記者,而《大公報》就是非常值得選擇的傳媒。不僅因為《大公報》的悠久歷史及其本身的文化值得學習,《大公報》所扮演見證者的角色亦能為年輕人提供許多不同的採訪機會去拓展眼界、增長見識。\大公報記者蘇薇
橙新聞總監 陳正偉:
網媒可發揮更大作用
陳正偉表示,這一年多以來一直關注《大公報》的發展,一直都有交流。作為新媒體從業者,他感觸最深的還是過去這一兩年,《大公報》在融媒體方面的發展十分快速,自己每天跟同事討論如何去學習。
他續指出,互聯網不是一個封閉的環境,媒體之間固然有競爭,但應該是良性的競爭,對於一些促進社會向好的議題,應當是可以相互分享、借鑒、交流,《大公報》也可以分享一些新聞的線索、跟進等,相信對推進整個市場的改變會提供更好的方向。
陳正偉還說,對每個從事新聞行業的人來說,對《大公報》的「忘己之為大,無私之謂公」這一辦報宗旨都是記在心裏的,也成為行業追尋的一個目標,習近平總書記的賀信不單單是給《大公報》,也適用於香港所有的媒體。
他希望業界應該商議一個標準,相信對於把握這一行業,對於年輕人進入新聞行業、對於自尊心,甚至職業議價的能力,都值得進一步探索。他還希望,未來行業更多容納新媒體行業,無論是自媒體,或者純粹的網絡媒體,都有機會發揮更大的作用。\大公報記者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