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國家所需 香港所長 科技篇/跨界研發新技術 聯盟破解卡脖子

  圖:加強基礎研究是中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圖為二○二三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博覽會現場,多種機器人產品亮相展區,吸引觀眾駐足參觀。\新華社

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總機關。當前,中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基礎研究正在從「跟蹤學習」向「原創引領」轉變,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躍升」,加強基礎研究是中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迫切要求,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必由之路。

內地學者指出,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必須大力加強基礎研究,加快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以科技支撐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增強發展的安全性主動權。進入大科學時代,多學科交叉組織突破,建大科學裝置開展前沿性、基礎性研究,勢在必行。\大公報記者 劉凝哲

今年以來,中國吹響號角,鼓舞科研工作者勇於挑戰重大原創科學問題、攀登人類科學高峰,基礎研究正成為科技乃至全國輿論範圍內的最熱關鍵詞,強化布局、深化改革、培育人才等基礎研究重大系統性部署已全面展開。

強強聯手 告別「單打獨鬥」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研究員萬勁波指出,回顧世界科學中心轉移發展歷程,科技強國都是科學基礎雄厚的國家,不僅在重要科技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而且在構建新的科學理論體系、解決重大科學問題與挑戰、開闢新領域新方向上作出原創性、引領性貢獻。

進入大科學時代,如何突破基礎研究關鍵問題成為一大挑戰。「大科學時代的顯著特徵是『大』,主要表現在需要解決的科學問題複雜度高、研究活動規模大、跨越學科多、研究設施特殊等多方面」,中國科學院院士呂建表示,大科學時代是多學科交叉時代,不僅要在部分學科上有扎實基礎和攻關能力,更要把各相關學科組織起來,達到顛覆性、突破性效果,利用制度優勢,力爭在戰略導向的體系化基礎研究等方面,體制機制能夠達到「大」境界。

搶制高點 獲取原創成果

學界普遍認為,「單打獨鬥」已不再適應大科學時代,要進行「有組織科研」,布局建設大平台。而在基礎性、前沿性科學研究中,大科學裝置更發揮着策源地作用。近年來,中國大科學裝置建設已進入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期,目前已布局建設57個,「十四五」規劃擬新建20個左右。大科學裝置對於中國開展前沿性、基礎性研究的意義不言而喻,對於獲取原創成果、搶佔科技競爭制高點至關重要。

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以及大科學裝置的建設,更成為香港融入國家創新體系的機遇,助力香港科學家對基礎研究的探索。位於東莞的「國之重器」中國散裂中子源,不斷助力多個香港科研團隊取得重要科學成果。香港大學黃明欣教授團隊利用散裂中子源的通用粉末衍射儀揭示了強度高而且韌性好的「超級鋼」微觀機制。不久前,香港大學的地質學專家團隊獲得由嫦娥五號探測器採集的月球土壤樣本,有望在月球地質和熱演化歷史研究方面獲得突破。專家表示,隨着更多大科學裝置以及重大科研工程的實施,相信更多的香港科學家有望在國家的支持下實現科研夢想,並助力中國在基礎研究方面獲得更多突破。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