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自由談/讓愛\安仲生

筆者偶爾翻看了一部老舊的荷里活經典電影《北非諜影》(Casablanca)。此片由堪富利保加及英格麗褒曼主演,當年更摘下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及最佳改編劇本獎。除此之外那首百聽不厭的主題曲《逝水流年》(As Time Goes By)更是筆者的最愛,黑人男歌手杜利威爾遜沙啞的嗓音伴着簡單的鋼琴音鍵,一字一字的慢慢吐出來,As time goes by……

《北非諜影》,一部黑白老電影,後來也曾利用影視科技加上色彩,唯感覺上黑白更具韻味且貼近故事時代。在那個煙火紛飛的大戰年代,在北非一個法屬小城,法、德、美籍等人員及當地人之間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人際關係,又摻雜了敵我陣營及友情、愛情等各樣奇異元素。但主題還是挺鮮明的,男主角酒吧老闆力奇為了崇高的正義感,捨棄了美好的愛情。他選擇冒死送女友及其丈夫,反法西斯地下軍領袖離開卡薩布蘭卡,而自己則留下善後。那種在戰爭年代捨己救人並讓愛的精神,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影迷。男主角最後在機場送走女主角的那一幕,他說,We'll always have Paris。他沒有說他愛她,也沒有說什麼會等她之類。他只說了,他們在巴黎共度的一段時光,彼此肯定會鐫刻於心,銘記一生。試問古今中外世間有多少男人會將自己至愛讓給他人呢?

看完這這一齣電影,細心想想,美國人在現實生活當中明明是那種熱愛自由奔放,我行我素,橫刀奪愛的西部牛仔。但一進入電影世界,他們都變成那種為理想讓愛的情聖。一九九○年美國電影人奧斯卡導演獎得主羅拔烈福據聞為了致敬這套一九四二年完成的《北非諜影》,也拍了一套自己擔任主角,同樣主題為讓愛的電影,《情迷哈瓦那》(Havana)。電影講述一九五八年十二月的古巴,男主角是美籍職業賭徒傑克(Jack),在當地參加一場大型撲克牌比賽時,邂逅了一名美麗已婚女子並墮入愛河。但當他倆得知女子丈夫,一位革命軍領袖在獄中未死之後。傑克便奮不顧身為營救女友丈夫而差點賠上性命,為此最終傑克也是為了古巴偉大的革命而讓愛,並且用去了他身上最貴重的財物把革命軍領袖救了出來。

回歸現實,電影中讓愛的主旋律的確會讓觀眾着迷,別人不說,筆者有時亦會進入戲中並深深地陷了下去。「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與自由論,兩者皆可拋。」其實,人的一生中,最重要莫過於生命,若有人連生命也可以捨去,那讓愛也就算不了什麼了。茫茫人海,芸芸眾生,讓愛與奪愛仿似一直在爭鬥着。人的理智明明已發出指示要讓,可感情用事的心卻偏偏要去奪。最後讓愛或許只能出現在電影裏,成為一時佳話。

法籍友人常說,你若沒來過巴黎,你是不會懂得人間的浪漫。你同意嗎?筆者倒是覺得讓愛或許不失為另一種浪漫人生。

午夜夢迴,你曾為了愛她而成全她,讓她飛向更遠更美好的未來……心之所思,隨夢高飛。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