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瓜園/博物館「繭房」\蓬山

在東京,接連參觀了兩個博物館,第一個是史努比博物館,第二個是西洋美術館。我還是喜歡用略顯老套的「參觀」,而不願意用時髦的「打卡」。的確有不少的遊客,是以各種拍照、發各種社交平台吸引流量為目的。

有句話說的是,若要了解一座城市,菜市場和博物館是必去之地。前者是熱鬧的當下,是生活的肌理;後者是塵埃落定的過往,將歷史的底蘊濃縮進有限的空間。

現在,「信息繭房」已不是什麼生澀詞彙。仔細想來,在很多事情上,「繭房」原本也存在。就以博物館來說,歷史類、軍事類、民俗類、科技類、藝術美術類,人人都有自己的偏愛。動漫迷,或是郵票、錢幣等收藏愛好者,也各有心頭好。因此,每到一地所參觀的博物館,不也是相對同質化嗎?這何嘗不是一種「繭房」呢?

對位於上野的西洋美術館是慕名已久。從雷諾阿、莫奈、梵高,到羅丹、畢加索、米羅,一路緩緩走來,如同徜徉在藝術之河。布展相當用心。馬奈的《暴風雨之海》與庫爾貝的《海浪》並列;讓·杜布菲《擁有美麗尾巴的母牛》,與勒·柯布西耶《公牛XⅧ》比鄰。不啻是一趟淺顯的比較美術的公開課。

至於去史努比博物館,原本是陪同老友,而本人實屬一個門外漢。現場卻有別樣的驚喜。廣泛網羅的史努比衍生品,包括史努比造型的電餅鐺、領帶、風箏,讓人真切感到一個超級IP的巨大魔力。世界各地的人們,文化、膚色、生活各不同,幾十年來卻從同一個史努比得到了同樣的快樂。

如今,海量信息大浪淘沙,世界似乎前所未有的通明,然而大多數人卻又被不同的沙子掩蔽在「繭房」。走出熟悉的舒適區,多一點對未知事物的探究興趣,應該對此保持一份必要的自我警醒。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