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有話要說/體育經濟初見勢頭 推行細節上需加把勁\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

今年以來,香港體育盛事浪接浪,令全港體育迷雀躍,特別是世界明星隊對戰香港明星隊的賀歲盃賽事,本地及國際名宿雲集、踢出好波,令球迷盡興而歸。可惜亦有賽事不如人意,國際邁亞密訪港踢表演賽、美斯未有落場捱批;最近的國際桌球明星賽又告「甩轆」,大會座位、入場安排不周惹來連串批評。近來多了商業機構參與推動大型體育盛事,確為香港的體育經濟注入新動力,但政府亦要深思如何加強支援、監督這些體育盛事、確保其質素,為香港打造好「國際體育盛事之都」的品牌。

本會與體育業界一直關注香港體育政策發展,包括就推動運動產業化提出建議,近年政府亦從善如流,積極推動了商界、體育界合作,為香港帶來更多體育盛事;特別是透過「M」品牌制度及支援計劃,授予在港舉行獲認可的大型體育活動,扶植了許多大型體育活動。但對於一些如同今次國際桌球明星賽、未有申請「M」品牌的體育活動,政府又應如何支援或監督?

以今次事件為例,既然體育活動的選址是政府的伊利沙伯體育館,當局就不應不聞不問。例如有業界人士就提出,在主辦機構借場的前後,當局是否可更積極派員了解場地的運用和安排?對於主辦機構稱缺乏桌球總會的支援,當局亦要檢討,日後有同類大型賽事,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是否也可協助主辦方與相關運動總會溝通,共同提升賽事質素?

雖然近年有體育盛事被指票價太高昂,但票價是主辦方的商業決定,政府及外界很難直接干涉。但政府日後提供場地時,是否可考慮活動的場地收費或門票收入分成?例如目前香港大球場每天僅150000元或門票收入總額的20%,若能適當調高,可有助政府加強改善場地和配套,或對付出高昂入場費的球迷作更多回饋。

大型體育賽事不是一般商業買賣,更是代表香港的國際形象,今次賽事就有眾多國際知名的桌球明星,故應有完善監督和支援;政府可考慮於條款中規定,當局可派員監督賽事的安排、相關開支由主辦方支付,以確保賽事質素。

現時市民已習慣透過手機、平板或其他裝置,經各式付費平台直播觀看運動比賽;政府相關部門也可考慮牽頭與商界合作,建立固定的串流媒體,定期直播這類體育盛事,同時作為統一宣傳本港體育活動的平台。透過多種付費方式,包括按賽事付費、月費或年費制等,與賽事的主辦方等持份者分享收入分成。至於已購票實體入場的人士,則可免費獲觀看資格,以便在場內也可以不同角度觀賞,並即時看到比分及旁述。此舉既有助向本地及外地體育迷宣傳香港的體育盛事,亦可增加政府及主辦者的收入。

推動大型體育盛事,有助帶動市民和旅客消費,但今次賽事要選在周一、周二舉行,且入座率只有三成,反映了本港場地不足、難在周末訂場的問題。正如本會過往研究指出,場地是更有效推動體育盛事的先決條件。香港設施場地不足,長期窒礙舉辦大型體育盛事,故特區政府未來可規劃興建更多啟德體育園這類適合國際賽事的場地,提供更佳觀賽體驗,吸引市民及旅客入場,同時帶動附近地區的經濟。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