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自由談/點心\文秉懿

我喜歡「點心」這個名詞,容許我望文生義,來一次「說文解字」。

點心,就是點點心意的意思。我看故事發生時代比較遙遠的電視劇,人們為了對在意的人表示關懷,往往帶着點心登門造訪。有一個經典場景:女人提着竹籃,滿腔熱情地走到男人工作或居住的地方,把竹籃放在桌子上,打開蓋子,把點心一碟一碟提出來,整齊放好。點心作媒,二人對望,一個微笑,一切盡在不言中。

香港人愛上酒樓,尤其是假日,酒樓是一家人必到之處。酒樓除了提供飲食,還是為家庭關係錦上添花的地方。長者跟子孫上酒樓,吃點心,享受幸福的時光。兒子給父親夾一枚山竹牛肉,孫兒遞上一個叉燒包,送上的就是一份關心。長者向朋友報告,孩子和他們「飲茶」,吃點心,說話的時候笑得合不攏嘴,這才是點心存在的意義。

人們上酒樓,孩子賴床,或者忙着功課,老人家怕冷懼熱,不好外出。人在酒樓,面對各式各樣的點心,心裏卻是記掛着家中的人。離開時點了外賣,把點心送回家去,還不忘催促各人趁熱吃,不要把點心放涼。點心會放涼,可是心意卻一直溫暖。

一件點心,普通不過,輕輕點在心坎上,最能觸動情思。

吃點心,只需要吃一點點,就可以心滿意足,不要過量。午餐和晚餐是正餐,點心是點綴,正副分明。早上吃點心,切勿貪心。我小時候跟祖父到茶居吃早點,人人面前停泊一艘「茶船」──一隻細小的圓形碟子,上面一艘船,船頂鋪上蓋子。船艙內有茶葉,熱水倒滿,放上蓋子,等待一會,然後用蓋子撥弄水面,把茶葉撥到一邊,一口一口把茶呷下。我放眼看去,總是見到喝茶的人多,動筷子的人少,彷彿人們上茶居就是為了喝茶,「茶居」這個地方,名副其實,喝茶為主,吃點心只是陪襯。祖父謹守一盅兩件這條原則,只叫一、兩碟點心,墊一下肚子,心裏歡快。

韓語裏午餐叫「點心」,可是韓國人午間並不是以點心填滿肚子,還是以米飯為主。我問老師箇中原由,她解釋不來,無需深究。我午飯時候上酒樓,往往見到滿桌子點心,點心記錄卡上蓋滿印章。以點心作午餐的大有人在,正符合韓語所指。有些酒樓下午辦「點心放題」,即是點心自助餐。顧客付款入場,能夠吃多少,看你的本事。吃點心吃到這種地步,似乎是另一種境界。

點心,還可以表現點點心思。

點心師傅把包點捏成動物的模樣,有熊貓,有貓狗,甚至是卡通裏的角色,來個多啦A夢,或者是米奇老鼠,也可以是Hello Kitty,小孩見到,立即要一碟,可是看在眼裏,捨不得把它吞進肚子。有些包子在師傅的巧手下,綻開了花,花瓣鮮明可辨。染上顏色,更添美感。還有星星,有荷包。就是不吃,光是看,也賞心悅目。這些別具心思的點心,沾上些許藝術品的氣息。

雖然營養師不時標示各式點心含有的熱量,提醒大家淺嘗為尚,不過這正好印證了對待點心的正確態度。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