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經濟縱橫/先進服務業增強新質生產力\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研究院院長 盛松成

  圖:高附加值的生產性服務業,是未來中國服務業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

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可以為培育新質生產力提供有力支持,因為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不僅要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也要為科研成果轉化提供更好的市場基礎、更加高效的要素配置和更為全面的人才支撐。而服務業本身的高質量發展也將成為新質生產力的一部分。

大家對待服務業發展要避免一個誤區,就是將服務業佔比的提高與製造業發展對立起來。事實上,沒有先進和優質的服務業,就很難有先進的製造業。製造業中的高端部分,如研發、設計、專利、品牌等,都屬於生產性服務業的範疇。

隨着經濟數字化程度不斷加深,服務業中直接支持先進製造業發展的部分愈來愈多,服務業和製造業之間的界限也日漸模糊,不少屬於服務的部分,其價值被包含在製造品的價格之中。

2023年,中國服務業(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54.6%。而早在20世紀40年代,美國第三產業在GDP中佔比就已接近60%,目前佔比達81.6%。除了總量差距,中美服務業結構的差異更值得關注。中美近30個百分點的服務業佔比差距中,近60%來源於生產性服務業。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概念標準,生產性服務業可以理解為一種中間服務部門,主要為各類市場主體的生產活動提供服務;而生活性服務業提供的服務主要用於居民最終消費。根據最新數據,中美兩國生產性服務業分別佔各自GDP的31.4%和47.7%。中國較美國低16.3個百分點。中美生活性服務業佔比差異主要來自醫療健康和房地產領域,這兩個細分行業可以解釋中美生活性服務業佔比差異的8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很難完全清晰劃分,因為部分行業小類既屬於生產性服務業,又屬於生活性服務業。例如帶有公共服務性質的行業(氣象、地震、海洋、測繪等專業技術服務業、教育、衞生和社會工作等),又比如部分行業具有同時為生產、生活提供服務的特點(交通運輸、移動電信服務、職業教育培訓服務等)。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分類標準,有76個行業小類兼具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的特徵,而中國生產性服務業涉及348個行業小類、生活性服務業包括288個行業小類,上述交叉領域僅佔所有行業小類的11.9%,並不影響我們觀察中美服務業整體結構特徵。

支持高端製造業升級

一般來說,服務業的勞動生產率低於製造業。但美國在服務業佔比提高的同時,也保持了較高勞動生產率。目前美國人均GDP已突破8萬美元,同時美國84%的就業人口從事第三產業。其他發達國家的數據也表明,愈是高收入國家,服務業勞動生產率愈高,且其服務業勞動生產率與第二產業勞動生產率愈接近。通過縱向分析美國服務業在經濟中佔比提升的過程,我們發現,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是推升服務業在美國GDP中佔比的主要動力之一。

總體來看,生產性服務的發展對美國服務業佔比提升貢獻更大。在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較為充分的滿足後,生活性服務業增加值的上升空間也趨於有限。而生產性服務業,尤其是科學研究、專業技術等,可以提供更高的附加值。在信息技術和數字經濟加速發展的時代,後者甚至可能呈指數級增長。

近年來,中國生產性服務業加速發展。自2010至2021年,中國第三產業在GDP中的佔比從44.3%提高至53.5%。其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佔比提升幅度最大,其在GDP中的佔比累計提高了1.79個百分點;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科研和技術服務業在GDP中的比重累計分別提高了1.37個、1.56個和0.83個百分點。上述行業對中國三產佔比提升的貢獻合計超過60%。

儘管如此,中國生產性服務業與美國的差距依然明顯,尤其是高附加值行業。具體而言,中國信息服務和軟件業佔GDP的3.9%,較美國低3.3個百分點;中國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佔GDP的2.5%,而美國高達5%;中國租賃和商業服務業則比美國同類領域(租賃服務和無形資產出租、法律服務、公司和企業管理服務、行政和支持服務)低3.8個百分點。上述三個行業加總來看,中國低於美國9.6個百分點,這些解釋了中美生產性服務業佔比差異的58.9%。

中國生產性服務業的競爭力亦有較大提升空間。以金融業為例,2023年中國金融業增加值佔GDP的8%,甚至高於美國(7.3%),但「大而不強」。從服務貿易看,2023年中國金融服務貿易順差僅為6.47億美元,而美國金融服務貿易順差為1136億美元,是美國服務貿易順差的首要來源。這表明中國金融行業的競爭力仍有較大提升空間。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質效提出了要求。金融業在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綠色轉型方面仍大有可為。

中國服務貿易逆差也有不少來源於生產性服務業。相比之下,美國在金融、知識產權使用費、其他商業服務等生產性服務領域具有優勢,順差規模分別為1136億、820億和1084.2億美元。目前中國知識產權使用費項下的逆差為317.5億美元;其他商業服務貿易順差380.3億美元,與美國差距仍大。因此,儘管在貨物貿易方面美國有巨大規模逆差,也要看到美國服務貿易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其國際收支平衡。2023年美國服務貿易順差規模近2800億美元,而中國逆差規模超過2200億美元。

服務貿易、數字貿易等領域是近年來國際貿易的新增長點,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將助力中國主動對接高水平經貿規則,對提高中國在貿易新業態領域的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世界貿易組織(WTO)發布的《世界貿易報告》預計,到2040年,全球服務貿易佔全球貿易的份額將達50%。目前,全球的服務貿易佔貿易總量的30%,中國佔12%。

提高數字貿易競爭力

而在服務貿易中,數字貿易的佔比不斷攀升,也有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高收入國家在數字化交付的服務貿易中,佔據的份額高達82.6%。而中國是全世界生產數據最多的國家之一,有待挖掘、釋放的潛力是巨大的。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統計,中國14億多人口創造的數據超過整個世界數據量的20%。

簡單、片面局限於服務業或製造業在GDP中的佔比數據意義不大,而應更加注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服務業的高質量發展和製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是緊密相連的。甚至可以說,沒有先進和優質的服務業,就很難有先進的製造業。今年兩會期間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在談及落實「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時,也專門談到「加快發展現代生產性服務業」。

2023年中國高技術產品出口規模佔貨物出口總額的25.1%。其中,信息及通訊產品出口額為4985.2億美元,實現順差3358.7億美元。但也應客觀地認識到,這些產品出口金額中也包括了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的產能,中國公司要從這些產品銷售中獲得更多的增加值仍須努力,尤其是其中的知識產權、品牌等屬於高附加值服務業的部分。

在勞動力成本提升、國際環境變化、全球價值鏈重構等多重因素驅動下,中國企業邁出了新一輪「出海」的步伐,更需要生產性服務業為其「保駕護航」。出海企業不僅要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品牌建設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也需要商務服務、金融、法律等專業服務的支持。中國從製造大國向創新大國轉變,是一個需要各個行業和領域協調配合的系統工程。

總而言之,服務業在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具有高附加值的生產性服務業,是未來中國服務業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向。

隨着數據要素重要性日益凸顯,疊加信息技術加速發展、能源轉型等重大變革,中國超大規模市場有望發揮更多優勢,為新技術和新產品提供豐富的應用場景,為持續創新營造更好的經濟和社會環境。

7.9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