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相互尊重合作共贏 構建中俄互惠互利新格局

正在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昨日在北京與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正式會談,就雙邊及雙方共同關心的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深入交換意見,對下一階段兩國關係發展和各領域合作作出規劃和部署。雙方共同簽署並發表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並見證了多項兩國政府間和部門重要合作文件簽署,為中俄關係健康發展和世界和平穩定繁榮注入新的動力。

今年是中俄建交75周年。在四分之三個世紀的歷程中,中俄關係歷經風雨,歷久彌堅。特別是新時代以來,兩國關係定位持續提升,合作內涵日益豐富,世代友好理念深入人心。中俄關係已經成為新型國際關係和相鄰大國關係的典範。經過75年堅實積累,中俄兩國世代友好和全方位合作已經匯聚成雙方不畏風雨、不斷前行的強大動力。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俄關係之所以能夠取得這些顯著成就,得益於雙方始終做到「五個堅持」:一是堅持以相互尊重為根本,始終在核心利益問題上相互支持。二是堅持以合作共贏為動力,構建中俄互惠互利新格局。三是堅持以世代友好為基礎,共同傳遞中俄友誼的火炬。四是堅持以戰略協作為支撐,引領全球治理正確方向。五是堅持以公平正義為宗旨,致力於推動熱點問題政治解決。這「五個堅持」,將不斷推動中俄關係向前發展。

事實上,中俄關係不斷深化發展,亦為當今動盪不安的國際格局提供穩定性。美國頑固堅持冷戰思維,在國際關係上拋開聯合國憲章,大搞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在歐洲、亞洲和太平洋地區拼湊排他性集團,挑動地區緊張,鼓吹陣營對抗,這種將「小集團」利益凌駕於地區安全穩定的做法,危害地區所有國家的安全,也是逆歷史潮流而動。中俄共同參與的上海合作組織及金磚國家集團,為世界多極化及國際關係民主化提供了榜樣。雙方元首加強溝通協調,可助力推進新型國際關係的形成和深化。

在俄烏衝突中,中方堅持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原則下,兼顧各國合理安全利益和關切,並為和平解決爭端付出不懈努力。這和西方國家的拱火挑撥形成鮮明對比,獲得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今次元首會晤強化了共識,為實現地區和平帶來曙光。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面對不斷演進的國際大變局、大亂局,中國始終保持戰略定力。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處處打壓中國發展。在涉疆、涉港及南海問題上處處挑釁的是美國,為「台獨」撐腰、阻撓中國和平統一的是美國,在科技領域「卡脖子」、在經貿領域搞「脫鈎斷鏈」的也是美國。

在可見的未來,美國不會停止遏制中國的戰略,中俄構建新時代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有利於為中國高質量發展創造有利的外圍環境。正如中俄聯合聲明所指出,發展中俄關係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並非權宜之計,不受一時一事影響,具有強大的內生動力和獨立價值。

需要指出的是,中俄關係具有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特點,深化中俄友好不會影響中國與其他國家發展關係。如今,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已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中德、中法之間剛剛實現了領導人的訪問,中美今年的高層接觸也在增加,日本、韓國、澳洲都與中國保持交往。一言以蔽之,在全力維護國家利益的基礎上,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這是中國外交的崇高追求。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