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講好殷墟故事 弘揚中華文化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間斷,殷墟是中華文明探源的重要基石。早前開幕的河南安陽殷墟博物館新館,展出4000件精美的商代青銅器、甲骨文、玉器、陶器,每一件文物都是中華文明的瑰寶,鐫刻着中華民族的血脈記憶。香港致力於推動國民教育,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我們講好殷墟故事,也就找到了探尋中華文明的密碼,以及傳承中華文明的鑰匙。

從三皇五帝到如今,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而殷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為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證實了傳說中的商朝確實存在,將中國信史向前推進了約1000年。殷墟及出土的甲骨文,忠實而嚴謹地記錄了商代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的方方面面。譬如甲骨文對商代日食和月食均有明確記載;商代有較先進的陰陽曆法,有利於農業生產;在醫學方面,甲骨卜辭記載了許多疾病的情況和名目……這些鐫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一筆一畫,呈現出殷商文明的輝煌成就。

甲骨文是中國的文字源頭。漢字經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一路變革演進,從未間斷,是中華文明賡續至今的重要載體。在已知的世界四大古文字體系中,唯有以殷墟甲骨文為代表的中國古文字體系,穿越時空,將生命延續至今。

殷墟是過去一百年來中國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也是世界公認的人類早期文明重要遺存,2006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要理解現代中國,就必須理解中國傳統文化,而要解讀中華傳統文化,殷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殷墟的重要性再怎麼強調都不過分。2022年10月,習近平主席到河南安陽考察時表示:「殷墟我嚮往已久,這次來是想更深地學習理解中華文明,古為今用,為更好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提供借鑒。」

對香港來說,殷墟是學習和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起點,是加深國民身份認同的重要渠道。正在香港歷史博物館展出的「天地之中——夏商周三代文明展」,150件文物正是河南省博物館借出,其中不少文物出土於殷墟。觀摩有關展品,可以感受到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傾聽到3000多年前的歷史回響,感受到中華文明的璀璨厚重,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會油然而生。

當然,了解殷商文明的最好方法,莫過於到安陽殷墟及殷墟博物館實地參觀。暑假快到,家長安排親子遊時,安陽殷墟是一個不錯的選項。去年五月,安陽市與香港旅遊界簽訂合作協議,殷墟等景點為港人提供免費入場禮遇,因此更加不能錯過。

特區政府為推動國民教育,要求高中生必須至少赴內地考察一次。不少學校將考察目的地安排在廣東境內,或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其實,河南省是中華文明、中華文化的重鎮,安陽殷墟更加值得推介。特區政府上月成立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推廣宣傳殷墟理應佔有重要位置,這對香港推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建設、堅定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

學習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既讓我們領悟「從哪裏來」,也為我們「到哪裏去」探尋時代答案。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歷史,才能更有力地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華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則為人類文明的未來作出新貢獻。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復興大潮中,需要一個排頭兵,「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擁有獨特優勢,也承擔着重要使命。香港要抓住中華文化復興的重大機遇,乘勢而上,勇立潮頭,創造東方之珠的新輝煌。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