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聯動騰飛 提升香港航空樞紐地位

特區政府全力拚經濟、謀發展,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是其中重要一環。《大公報》近日舉辦「創新求變 聯動騰飛──大灣區航空新質生產力」座談會,邀請官員、議員、業界人士及專家學者就大灣區航空業發展建言獻策。「灣區聯動」、「優勢互補」、「打造新質生產力」……成為座談會的熱詞。事實上,優化粵港澳大灣區航空資源要素配置、創新深度合作機制、做大做強大灣區航空業市場,越來越成為各界的共識。

粵港澳大灣區空域素有「世界上最複雜空域」之稱,在80公里的半徑內,擁有七個機場,而空域涉及廣州、珠海、香港三個管轄區,分屬國家民航局和香港特區民航處管理。「一國兩制」之下,香港與內地空域在管理制度上存在諸多差異,協調不易,造成空域資源未能有效利用。各機場紛紛擴容,同質競爭的問題凸顯。雖然說,灣區機場討論合作多年,更已形成聯席會議的合作機制,但顯而易見的是,區內各機場協同合作仍有巨大提升空間。如何發揮好各自優勢、做大做強灣區航空業,是擺在各機場管理者面前的重要命題。

解決問題的密碼,其實就在共建大灣區上。灣區機場在管理制度上的差異,不應該成為阻礙合作的因素,反而可以成為互相取長補短的增長點。對香港來說,完全可以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大潮中,與灣區其他城市實現協同發展。將灣區其他幾大機場看成「一家人」,而不是「鄰居」,在新形勢的市場需求下,通過互商互量、戰略協作,做好基建聯通,加快人員、貨物等要素的流動,降低運輸和交易的成本,締造多贏的局面。

在這次座談會上,不同持份者就香港航空業發展及灣區機場合作提出具建設性的意見。比如有航空業者指出,在更多的通關口岸推行「一地兩檢」,可以大大便利跨境旅客;有運輸業者建議,可在香港機場設定區域,允許「北車南下」,每年可吸引數以十萬計的國際及內地商務人士經港珠澳大橋入境香港,帶動消費及香港的會展業;有空運業人士強調,大灣區跨境電子商務蓬勃,電商包機市場看好,香港要抓住機會,趁勢而上,等等。

優化香港機場的交通布局,成為座談會上的焦點之一。目前,香港只有一個西九龍高鐵站接入國家高鐵網,限制了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的銜接。相比之下,深圳、廣州、珠海等城市有多個高鐵站,深中通道將在今年六月正式通車,而另一條連接深圳與珠海的深珠通道也在計劃之中,連接珠江口兩岸的高鐵、公路、城軌等基建日益完善,對企業的生產布局、港口物流、市民出行方式產生深遠影響。香港應同深圳合作,加快香港機場與深港西部通道連接;擴展香港高鐵線,讓西九站連接機場,可以形成空鐵聯運,促進大灣區機場的聯動互通。有立法會議員強調,要盡快打造「機場快線2.0」。

在傳統空域之外,低空蘊藏巨大商機。在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低空經濟被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深圳,無人機送餐及「直升機打的」已經成為現實。香港為吸引遊客而推出的無人機表演,正是低空經濟的嘗試。低空經濟大有可為,是香港鞏固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的一個重要機遇。

大灣區是經濟增長引擎,大灣區是香港的未來。香港進一步擦亮國際航空樞紐的金字招牌,答案就在共建大灣區上。特區政府需要因時制宜,盡快制訂產業發展藍圖,一張藍圖繪到底,發展新質生產力,與周邊城市高質量聯動騰飛。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