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新聞熱話/粵10市垃圾零堆填 焚燒發電 環保新路

  圖:發電廠內,園區綠植鬱鬱葱葱,種了不少果樹蔬菜,還養有錦鯉。\大公報記者盧靜怡攝

環保人人支持,但不能空喊口號,香港如何看待垃圾收費政策,需要集思廣益。香港人均每日產生1.53公斤都市固體廢物,如何妥善處理垃圾問題,廣大市民十分關注。明年,垃圾焚燒發電也將在香港照進現實。香港首座生活垃圾焚化爐預計投入服務後,每日可處理3000噸都市固體廢物,第二座亦在興建中。

垃圾焚燒發電將為生活帶來什麼改變?是否不需要精細分類?會否造成空氣污染?在鄰近香港的廣東,生活垃圾焚燒佔比已高達81%,更有10個地級市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每日產生垃圾量與香港相當的汕頭是其中之一。大公報記者近日走訪汕頭市潮南區垃圾焚燒發電廠,全流程參觀了排放標準比肩歐盟的垃圾集運、焚燒發電過程,感受到了先進技術帶來的震撼。專家表示,對人多地少的香港來說,也適合垃圾焚化發電。\大公報記者 盧靜怡、帥誠汕頭報道

大公報汕頭直擊 焚燒設施排放標準比肩歐盟

前往汕頭潮南區大坷尾洋採訪路上,記者遙遙望見建於海拔超過100米山上的發電廠,這就是汕頭市潮南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它由中節能(汕頭潮南)環保能源有限公司負責投資、建設、運營。村民抬頭即可望見藍天下的垃圾焚燒發電廠,以及超過80米高的煙囱。

實時監測 大型LED屏展示運營數據

站在汕頭市潮南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前,一塊大型LED屏幕首先吸引記者目光,裏面實時跳動着煙囱排放氣體的數據、燃燒鍋爐的溫度,讓附近村民實時監督發電廠內排放氣體的情況。該項目運營以來,接到周邊村民的「零投訴」。

「這些數據的監測儀器是在國家相關部門監管下安裝在煙囱內部的,可以確保數據的真實。」中節能(汕頭潮南)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綜合部主任莊須剛(見上圖)表示,一旦數據超標,將進行標記,達到規定的標記次數後,有關部門會馬上要求停運整改。「公司項目就建在山上,完全暴露在公眾的監管下,村民和當地政府部門負責人抬頭即見,完全可以放心。」

進入發電廠內,兩旁綠樹成蔭,伴隨不少鳥鳴聲,一路上並無聞到異味。廠內有一條凌空架起、距離地面超過8米高的白色連廊是垃圾車專用通道,連廊的閘門具自動開關功能。通過連廊駛入卸料平台,垃圾車利用高度差將垃圾傾洩而下。

來到垃圾吊控制室,隔着透明玻璃窗,記者看到腳下30多米深的垃圾池,工廠垃圾吊操作手小陳像操作「夾娃娃機」一樣操縱抓斗,將垃圾抓起,送到右方的焚燒爐入料口。

黃金標準 焚燒溫度不低於850攝氏度

從中控室監控終端顯示屏上,記者看到正在焚燒垃圾的鍋爐內烈火熊熊。「現在焚燒垃圾的是2號爐,此刻爐內溫度高達900攝氏度以上。」莊須剛說,若燃燒爐的溫度低於850度,就會產生二噁英有害氣體。不僅如此,項目對排放氣體的過濾處理,比國家標準的要求還嚴格,達到歐盟2000排放標準。

「經過充分焚燒的垃圾最終會有三大類剩餘物,分別是爐渣、飛灰和廢氣,爐渣由第三方運出去進行分揀後製成人行道的磚塊;僅約2%的飛灰經檢測合格後運至填埋場。廢氣則被層層過濾,在嚴格的標準以下排放。」莊須剛介紹,至此,原本污染環境的垃圾,從「無處安放」實現了「變廢為寶」。

垃圾焚燒發電廠投入使用後,生活垃圾是否還需要分類?「以現有的垃圾焚燒處理方式來說,基本不需要。」莊須剛說,垃圾都是統一運到垃圾倉,並不需要區分塑料垃圾和生活垃圾,統一作焚燒發電。他介紹,通過焚燒垃圾,該廠每天能處理1750噸生活垃圾。一年下來,可處理的垃圾量達到60萬噸,年發電量達到2.8億千瓦時。

「垃圾焚燒通過相應補貼可在一定時間段內收回前期投入的成本。而垃圾堆填恰恰相反,雖然早期成本低,但到後期為了維繫垃圾堆填,需要投入的成本逐年增加。」莊須剛相信,與其花更多人力物力擴建填埋場,興建焚燒發電廠才是最優解。

「建設焚燒發電廠,很適合人多地少的香港。」香港環保協進會創立人及行政總監邱榮光告訴記者,「目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放棄了堆填區,轉而使用焚化方式。」相信明年香港首個焚化爐投入使用後,大家應該會更接受垃圾焚燒發電,建議未來可組織更多市民實地參觀,認識今非昔比的垃圾焚燒工藝。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