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垃圾收費透視/政府:「先行先試」不如人意 垃圾收費擾民 大多數促擱置

  圖:垃圾收費實施後,將會大大加重清潔工人的工作量。

為期兩個月的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昨日結束,政府向立法會提交報告顯示,不少試點的居民認為垃圾收費擾民、收費貴、負擔重;商戶認為經濟環境差,垃圾收費是勞民傷財;物業管理與清潔承辦商認為需增額外人手與雙倍時間「執手尾」,有清潔工更表示若推行垃圾收費便會轉行。居民、商場商戶、食肆員工均要求擱置垃圾收費。

政府將於下周一向立法會交代垃圾收費計劃下一步部署,據了解,政府內部評估認為,「先行先試」調查已反映難以強推計劃,作為負責任的政府應聽取民意。政府將多管齊下,包括做好垃圾分類回收配套、加強宣傳教育,推動源頭減廢、加快大型焚化設施建設等。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主席劉國勳認為,垃圾收費不應強定實施日子。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主席楊永杰表示,相信政府會順應民意。\大公報記者 劉碩源 曾敏捷

「先行先試」計劃於4月1日起在14個試點進行,政府在試點免費派發指定袋和標籤,各試點均有環境保護署專隊記錄及處理問題。環保署昨日表示,該計劃於昨日結束,該署已聯絡各試點。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將於下周一召開聯席會議,政府將於會上交代計劃報告,解釋政府的整體想法和做法。

三無大廈指定袋使用率僅兩成

環境及生態局提交立法會的文件表示,「先行先試」整體大致按計劃進行,各試點領取指定袋的比率達八成至十成,但使用率參差。院舍、食肆和政府大樓等地點,基於相關管理層的要求,全部都轉用指定袋棄置垃圾;商場店舖使用率大致達到七成。但在公私營住宅和三無大廈,使用率只有兩成至約五成多不等,更隨着時間逐步下降。(詳見表)

政府透過區議員在試點進行問卷調查,訪問了750名居民、清潔工、物業管理和商業營運者。居民指指定袋收費過高,認為應先加強回收配套,45%表示遵從實行垃圾收費困難及十分困難。商場商戶認為經濟環境差,實行垃圾收費是勞民傷財,六成表示遵從垃圾收費困難及十分困難,建議推遲執行或取消。處所負責人、物管公司及清潔承辦商認為,需雙倍時間「執手尾」,預料需增加人手5%至30%,而管理費或服務收費要加價5%至20%不等。

憂亂拋垃圾加劇 衞生惡化

政府稱透過「先行先試」發現,居民處理垃圾的方式、前線清潔員工的工作流程、商戶與食肆和院舍的營運操作,有着各自根深蒂固的習慣或運作模式。總括來說,不少居民反映垃圾收費擾民,亦有表示收費太貴,負擔很重,擔心法例生效後會增加四處亂拋垃圾的情況,尤其是三無大廈附近和舊區,會產生市容衞生問題。前線清潔工大多表示因需另外處理沒用指定袋的違規垃圾,工作量大增,非常辛勞,有人擔心法例執行後,會與居民產生糾紛,甚至誤墮法網,個別工人說會因此轉職。食肆、商戶和院舍管理層普遍表示,垃圾收費對經營成本構成壓力。

民建聯昨日公布調查結果亦顯示,主流民意反對在8月1日實施垃圾收費。民建聯於4月及5月進行兩輪電話問卷調查,分別訪問810及750人,兩次調查均有約65%人不支持實施垃圾收費,約45%人認為根本不應該實施。不支持的三大原因分別是缺乏回收設施、加重經濟負擔及執法困難。

議員促做好回收配套及焚化設施

劉國勳表示,若如期實施垃圾收費將會造成極大混亂,對住戶及商戶經濟構成壓力。他建議政府實事求是,面對民意及現實情況,調整政策,做好回收配套及宣傳教育。由於無法預計最好的推行時機,他認為政府可保留主體法例,廢除現時載列於法例中的生效日期,無需設立新生效日期。

楊永杰相信,政府會順應民意,從善如流,暫緩落實垃圾收費。他強調焚化是處理垃圾的出路,政府應加快做好規劃及配套。

工聯會表示,環保減廢是世界潮流,也是必須處理的問題,但現時經濟環境相對不明朗,建議政府調整實施日期,讓商界及市民有緩解方案。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