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實事求是擱置垃圾收費計劃

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推行近兩個月,昨日結束,特區政府將於下周一向立法會提交試行計劃報告。從先行先試期間反映出來的各種實際問題來看,香港並未具備如期全面落實垃圾收費政策的主客觀條件。特區政府本着實事求是的原則,在收集大量數據的基礎上檢討垃圾收費政策並思考未來方向,這本身就是良政善治的體現。

垃圾收費政策成功與否,既視乎有沒有足夠的回收配套,亦視乎市民是否主動配合。香港4月1日開始先行先試,實際結果未如人意。就硬件而言,香港現有的垃圾回收設備嚴重不足。以廚餘為例,佔城市固體廢物三成,是最大宗的城市垃圾,但全港現時安裝的智能廚餘機只有數百個,只能覆蓋全港少數的屋苑。而在設有廚餘機的屋苑中,分布也極不平均,有的距離家居遙遠,需步行20分鐘或以上,十分不方便,更有「擾民」之謂。

更何況,香港現時處理廚餘的六大中心只能處理全港十分之一的廚餘,另外九成廚餘送往堆填區。這意味着即使香港有能力回收全部的廚餘,但在處理能力不足之下,這些回收工作不過是勞民傷財而已。

市民配合政策的意願不足,更是一言難盡。參與先行先試的14個試點中,在使用指定垃圾袋方面頗為參差,商場使用率約七成,公營房屋及私人住宅的使用率平均是兩成至五成多不等,「三無」大廈的使用率低至兩成。現時的指定袋是免費提供,使用率尚且如此之低,將來收費時,令人擔心會出現大量非法棄置垃圾的情況。事實上,清潔公司普遍反映,因為要使用指定袋包裝垃圾,清潔工人的工作量大增一半至一倍;食肆方面指出,處理廚餘有困難,成本上升,員工有怨氣。一些屋苑管理公司亦反映,新政策下處理垃圾需要新增人手,最終羊毛出在羊身上,管理費或要增加三成。

絕大多數人支持環保,而垃圾收費的出發點也是好的,希望通過收費移風易俗,從源頭減少垃圾量,並培養市民的垃圾分類理念。然而,理想是一回事,現實是另一回事。雖然香港醞釀垃圾收費多年,可惜配套工程一直沒有跟上,特別是香港乃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居住空間普遍狹小,在垃圾回收和分類方面存在許多之前想像不到的實際困難。正因為各方面條件不成熟,本屆特區政府在推行有關政策時非常謹慎,先是兩度押後實施有關政策,繼而先行先試,從中發現問題,積累經驗,這體現了本屆特區政府的務實作風。

事非經過不知難。先行先試的最大意義,在於掌握了大量數據,也讓大家了解到實際運作情況,這為下一步怎麼走提供了事實依據。正如不少人指出,全面檢視乃至擱置計劃是必然的選擇,也是科學的選擇,更是尊重民意的體現。

但仍有少數意見認為,垃圾收費是「好政策」,「應該迎難而上」。其實,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不是勇氣,而是意氣用事,非市民所願見,更不符合現實。以日本為例,實施垃圾收費政策數十年,但在東京及大阪等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至今仍有部分區域豁免收費,特事特辦。香港的人口密度比東京大阪還要高,又有什麼條件在準備不充分的情況下落實有關政策呢?

落實任何政策都要基於香港的客觀現實,懂得變通。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一些過去做不到的事情,現在已能做到。香港在處理垃圾方面需要因時制宜、因地制宜,重新出發,借鑒內地垃圾焚燒發電等先進經驗,走出一條變廢為寶的高質量環保之路。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