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中國戲曲節」6月響鑼 粵劇《大鼻子情聖》打頭陣

  圖:粵劇《大鼻子情聖》為中國戲曲節開幕節目。

粵劇紅伶羅家英將法國名劇《大鼻子情聖》改編成粵劇,把歐洲的戰爭故事放置在明朝的土木堡之變,於6月14日至16日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上演,為首屆「中華文化節」之中國戲曲節拉開序幕。\大公報記者 劉毅

羅家英專注改編外國經典故事,如將《李爾王》改編成《李廣王》、將《羅生門》改編成《修羅殿》等,全因中國不少故事都已被前人改編,比如唐滌生就改編了很多經典的中國故事,難以超越。故而他就將改編目光投射在外國作品。

30多年前,他看了《大鼻子情聖》的中譯本劇本,就想改編成粵劇,「原著《大鼻子情聖》是以法國和西班牙戰爭作為故事背景,類似明朝的土木堡之變,且原著中法國和西班牙交戰時期的書信傳情之戀,也令人感動,相信也能感動現在的觀眾。」

冀吸引年輕人入場

從歐洲的戰場,到中國明代的土木堡之變,都是亂世的愛情故事,羅家英在改編時也參考了上世紀90年代由鄭少秋和米雪主演的舞台劇《美人如玉劍如虹》。

編創劇目的過程,可謂「十年磨一劍」,今次將連同汪明荃、新劍郎等共同演出。劇中,羅家英擔演明朝神機營隊長朱不凡,雖說是長有大鼻子,卻對汪明荃以花衫應工的郡主徐綺珊情根深種,為愛默默守護,是一個十足的「情聖」,但偏偏知己兄弟朱翊豪(新劍郎飾)也愛上了徐綺珊。朱不凡因為有一個異於常人的大鼻子而不敢表白,他便替兄弟代筆寫情書,以書信代他傳達心意,也藉此抒發自己的心意……

由外國經典改編成中國粵劇,跨度不可謂不大,羅家英也坦言,「改編過程十分不容易。」因為傳統的粵劇表演要跟梆黃、對平仄,演唱者又要依字行腔,這些規格為改編過程增加了不少難度和挑戰。因為原本的劇作是以對白為重,而改編到粵劇就要適當調整情節,並將對白形成能夠押韻的戲詞,還要配合明朝的故事背景、角色心態等。

羅家英希望今次的改編能帶給觀眾不一樣的欣賞體驗,《大鼻子情聖》將淒美愛情與時代變遷融為一體,經三位資深粵劇演員的演繹,盡可能展現粵劇兼容並蓄、海納百川的戲曲魅力。且在羅家英眼中,部分外國的經典作品十分破格,很有表現性,也更能吸引時下的年輕人,當改編成粵劇時,也能吸引他們入場觀看的興趣。

演出訊息/《大鼻子情聖》

日期:6月14至15日晚上7時30分、6月16日下午2時30分

地點: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