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富足家庭教與練/退休人士檢視財富管理 降低通脹衝擊\林昶恆(Alvin)

政府統計處剛公布2024年4月的消費物價指數。根據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即常用的通脹率,2024年4月整體消費物價與一年前同月比較上升1.1%,低於市場預期的升2%。剔除所有特區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的影響,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在2024年4月的按年升幅為0.9%,亦較2024年3月的升1%為低。以此來說,香港相比歐美各國的通脹問題似乎並不嚴重,一般大眾的生活成本應不會有明顯升幅。但事實又是否如此呢?

在理財的概念上,可以有多類按不同目標而出現的通脹率,例如反映醫療需要的醫療通脹、孩子未來學習支出有關的教育通脹,還有和日常生活支出有關的生活通脹等,而特區政府公布的通脹數字未必能夠準確反映這些按目標消費支出的升幅。

另一方面,已退休人士沒有工作收入,他們被各類通脹的影響不能靠工作入息的升幅來抵銷,年期愈長,被通脹影響生活質素的衝擊愈大。

美國波士頓學院「退休研究中心」在今個月發表了一份有關準備退休及已退休人士面對通脹所帶來的風險的研究報告,報告的主要發現是:

(一)高通脹往往會損害有較年長家庭成員的家庭,但影響有多大會受三個因素影響,分別是:

(i)收入和持有的資產能夠跟上通脹上漲的程度;

(ii)持有的定息債券的價值,在通脹上升的階段,這類定息債券的實質收益會下降;

(iii)家庭在面對高通脹的回應。

(二)如果不採取任何應對措施,已退休人士受到的衝擊比接近退休人士更大,因為他們的收入金額可能較少,以及持有的定息收益產品與通脹掛鈎的程度較低。

(三)數據顯示,有應對措施的家庭中,許多人提取資產並減少儲蓄,這意味着增加了今天的消費金額,因此將來可以消費的金額可能減少。

這些發現指出,在沒有工作入息下,退休人士的被動收入和資產價格是否能夠按通脹增加會明顯地影響已退休人士的生活質素。

其實不論通脹是多少,退休後都不能忽略管理財富的重要性。退休及準備退休人士必須善用時間及時機來建構收益組合。

需要較長累積時間但收益較穩定的理財產品,包括儲蓄壽險及年金,年金亦有即期年金,可以很快能夠獲取收益,但失去了運用時間增值的優勢。相反,運用時機製造收益的資產比對上價格波動會較大,但同時收益率亦較高,例如派息股票及派息基金等,如果想在退休後20多30年都不用擔心收入,必須要學習管理及檢討自己的財富。

(作者為家庭理財教育學會會長及認可理財教練,任何查詢可發電郵到info@ffei.com.hk)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