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新聞背後/完善創科生產圈 培育更多「港產獨角獸」\梅若林

「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明日將與「港產獨角獸」思謀集團(SmartMore)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是港投公司自2022年成立以來首個合作項目,對香港構建蓬勃創科生態圈,以及推動科企與產業間的高效協作意義重大。近年來隨着特區政府不斷增加對創科產業的投入,越來越多主攻金融科技、人工智能、高端製造業的「本地獨角獸」也應運而生,這些「獨角獸」的業務範圍不止於香港,就算是在全球範圍,也具有不可忽視的競爭力。「港產獨角獸」不斷應運而生,展示了香港在創科領域的巨大潛力和影響力,更展現出國際創科中心和國際金融中心相輔相成發展的可能性。

有機結合創科與金融專業

根據特區政府公布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現時香港共有12間「獨角獸」企業;在2021年,創科香港基金會則列舉了18間具有「香港基因」的「獨角獸」。所謂「香港基因」,即相關企業或在香港創立、早期孵化,或總部設在香港,或創辦人是香港居民。自2014年香港第一間「獨角獸」商湯科技創辦以來,不足十年時間,香港本地產的新「獨角獸」幾乎以一年一間的速度成立。香港投資推廣署去年公布的初創企業統計調查亦顯示,本地初創公司數目及僱員人數均創歷史新高,共有4257家初創公司、16453名員工。這些數據都一一印證了香港初創企業發展蓬勃,而且吸引越來越多海內外人士來港投資創業。

從目前可見的「港產獨角獸」,主要有幾個共通點:首先,是這些企業幾乎全是「立足香港,扎根大灣區,放眼全球」。簡單一點來說,就是先在香港進行研發、設計產品,再結合大灣區完善製造業供應鏈,透過內地的大規模市場進行成果轉化,最後通過國際網絡將產品銷往全國以至世界各地。

這套經營模式可謂香港獨有,因為全世界唯有香港,才具備一城之內坐擁多間全球百大大學提供的科研硬實力、直接連接中國內地的龐大市場,以及貫通全球的國際網絡。這是「港產獨角獸」的最大優勢,也是近十年來,「港產獨角獸」得以層出不窮誕生的最大原因。在這套機制下,香港不但「獨角獸」產生速度驚人,而且更培育出市價估值超過百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如商湯科技、大疆創新、Lalamove等。而今次與港投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的思謀集團成立於2019年尾,是最年輕的「獨角獸」之一,發展前景無可限量。

第二個共通點,是這些「獨角獸」的業務大多主打高端製造、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全球炙手可熱的新興領域,具有龐大的發展潛力。現時全球「獨角獸」有幾個主要「賽道」,包括人工智能、金融科技、軟件服務,可見有不少與「港產獨角獸」的業務重疊。其中尤其是人工智能部分,不止取代了過去的電子商務,對金融服務和企業管理領域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指出,AI大模型的高效學習和標準化系統,讓技術可以快速調整,以適應和配合跨行業的不同需要。這些「數智工人」不單可以承接枯燥重複的工序,更能為高精密製造提供人力所不能及的高精度、大批量的生產能力。因此,與思謀集團這些聚焦在AI大模型及智能製造產業的企業合作,一方面也有助鞏固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方面的優勢,將香港的金融專業與創科生態圈進行有機結合。

鼓勵私營資本投入初創市場

香港一直以來以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打造國際創科中心為目標,也許很多人認為兩個目標互不相關,其實不然。要打造國際創科中心,香港就需要有一個完整完善的創科生態圈,其中人才、科研技術、資金三者缺一不可。有足夠的資金,一個健全的創科生態圈才能可持續發展和不斷壯大,因此國際金融中心與國際創科中心,其實是互為表裏的關係。

建構完善的創新產業體系,引進重點企業、本地傳統企業轉型及新興初創企業維持運作,背後都需要大量資金支持,其中最重要的是設法提升私營資本投入,利用市場本身的汰弱留強機制,發掘具有潛在價值的項目進行投資,提高優質企業和相關技術的存活率,為培育「獨角獸」創造一個合適環境。

雖然現時「港產獨角獸」成果令人注目,但不能否定,大部分初創企業仍只能依賴大學的孵化機制,或科學園、數碼港等孵化政策,以致產生「只重上游輕中下游」的情況,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香港起步較慢,還須急起直追,私營資本投資初創產業的氣氛亦尚未成熟。因此特區政府未來要進一步用好港投公司機制,鼓勵私營資本投入,開放更多創業渠道,讓香港的初創生態圈形成良性循環。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