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氫」裝上陣 助力碳中和

特區政府昨日公布《香港氫能發展策略》,提出按照「完善法規」、「制訂標準」、「配合市場」和「審慎推進」四大策略,穩慎有序地營造有利本地氫能發展的環境,讓香港把握氫能發展所帶來的機遇,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策略的公布,劃出了香港發展氫能的路徑圖,是香港邁向2050年碳中和目標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世界各地爭相發展綠色能源,並率先應用在碳排放量最大的交通運輸領域,電動車和氫能車成為兩大主力發展方向。電動車發展速度較快,技術較成熟,應用也更為廣泛。就香港而言,現時新登記的車輛中,電動車佔六成至七成。在氫能方面,特區政府年前成立氫能跨部門工作小組,制訂了氫能應用的暫行標準,並且同意了開展14個試驗項目。其中氫能巴士已經投入服務,本地第一個公眾加氫站正在建設中,有望年底前投入運作,更多項目將陸續推出。但總體而言,香港氫能研究應用落後於不少先進國家和地區。

氫能策略的推出,反映特區政府決心在氫能發展方面迎頭趕上。按照計劃,明年提交修訂法例建議予立法會,為規管用作或擬用作燃料的氫能生產、儲存、運送、供應及使用提供法律基礎,並在2027年或之前,對接國際的氫能標準認證。香港亦會推動區域合作、境外投資、共同開發或輸入氫能。香港更會發揮「一國兩制」的優勢,推動香港成為國家氫能展示的基地,並協助氫能產業於「一帶一路」的發展。另外,香港還會培養更多具備氫能專業知識和相關技能的人才。

難免有人質疑,香港已經在大力發展電動車,為何還要發展氫能車?其實,電動車和氫能車都是綠色環保運輸工具,但兩者各有特點,相得益彰。比較而言,氫能的應用範圍更廣,除了交通運輸,還可能應用作其他工業能源;氫能車的續航力更強,且加氫只需數分鐘;氫能車幾乎零排放,更有利於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氫能運作時只會產生水和熱能,被認為比鋰電池更加環保。由於氫能更綠色、更環保,應用潛力更廣泛,包括新加坡在內的不少國家和地區將氫能視為邁向碳中和的主要途徑,並一早制訂發展策略。

氫能是最重要的未來能源之一,香港不能缺席。更何況,香港在發展氫能方面具有兩大優勢。一是香港鋪設於地下長達數千公里的煤氣管道,而煤氣的一半成分是氫氣。和煤氣公司合作,就可以抽取源源不斷的氫能。二是國家支持。在氫能製備、儲運、加氫、燃料電池和系統整合等主要技術和生產工藝方面,我國位於全球前列甚至是領先地位,亦是世界上最大的製氫國及擁有全球最多的加氫站。在北京冬奧會上,一共有300輛氫能巴士提供運輸服務,這是全球最大型的氫能車展示。到明年,氫能車將達到5萬輛。世界首條商用氫能有軌電車已在廣東佛山投入營運。在深圳鹽田港,已有企業在試驗氫能牽引車,未來將全面取代柴油車,打造「綠色氫能零碳港口」。內地的技術可以為香港提供支援,而且香港還可以像引入東江水一樣引入內地的氫能儲備,而不必完全自己製造。

誠然,目前氫能的有效使用率只有兩成多,遠低於電動車,成本效益不高,發展出成熟的技術需要時間。另一方面,氫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香港是人口密集的城市,消防要求嚴格。氫能策略強調要克服「確保安全」、「合適技術」、「基礎設施」、「成本效益」、「人才培訓」、「社會接受」六大挑戰,稱得上是積極穩妥的發展策略,最重要的是盡快落實。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