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同舟共濟,香港邁向高質量發展

香港迎來回歸祖國27周年之際,本屆特區政府也迎來施政兩周年。兩年來,行政長官李家超帶領管治團隊齊心協力,迎難而上,推動香港經濟轉型升級,展現了責任擔當,強化了香港的「八大中心」地位,不負中央所託及市民期待,也為推動香港由治及興、邁向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香港經濟正處於轉型期,加上國際地緣政治複雜化,各行各業在主動識變、應變、求變的過程中,面對不少挑戰。但由於「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有國家作靠山,加上香港本身具有諸多獨特優勢,包括簡單低稅制、法治健全、良好基礎建設、資金人才自由流動等,使得香港成為內地與國際市場的橋樑,這種角色是獨一無二的。亦因此,相比其他地方,香港更容易轉型升級。特區政府很好地把握了香港「變與不變」的關係,積極主動推動經濟發展,取得了亮麗的成績。

香港全面復常後,刺激消費、振興市道是首要任務,特區政府為此推出「盛事經濟」,逢周末還有各種特色表演,成功吸引大量遊客。今年頭四個月,訪港遊客達1460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大量遊客為香港帶來了人氣,也為零售、餐飲、酒店等行業帶來實質支持。街舖空置率由2020年第三季的18.3%,大幅改善至2024年第一季的6.6%,而在銅鑼灣、尖沙咀等鬧市,空置率更低,這是香港經濟持續強勁復甦的最好證明。

近來港人北上消費成為熱潮,這也是本地的一個熱門話題。其實,在港人北上消費的同時,也有大量遊客南下,隨着共建大灣區加快,人流往來越來越頻密,這是互利互惠的關係。對香港餐飲業來說,機遇與挑戰並存,而機遇大於挑戰。數字最能說明問題。截至去年底,從事餐飲業機構約有1.79萬家,逐步回穩並保持穩定。有一些店舖結業是事實,但平均而言,10家結業的同時,有16家開業。事實上,開業與結業是市場常態,既是優勝劣汰自然法則的反映,更是香港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正常現象,不值得大驚小怪。

香港在推動創科發展方面取得長足進步,尤為令人印象深刻。在「搶人才」方面,特區政府僅用一年時間就實現了原定三年的目標;在「搶企業」方面,單是投資推廣署新引入的企業就達600多家,與特區政府簽約的重點企業則有50多家,為香港帶來資金、技術、人才,也創造大量優質的就業機會。

特區政府在鞏固國際金融中心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在重點拓展中東、東南亞等新市場的同時,大力發展家族辦公室業務,並吸引大型國際私募基金進駐香港。最近,包括瑞士在內的多個國際金融機構不約而同地作出預測,香港將於2027年取代瑞士,成為全球最大的財富管理中心,這是國際資本對香港投下的信心票,足證所謂「香港玩完」論是多麼的短視及可笑。

就香港經濟增長率來看,在去年增長3.3%的基礎上,今年預測增長在2.5%-3.5%之間,這在發達經濟體中很是亮眼。隨着經濟增長,打工仔收入水漲船高,去年香港薪酬增幅達4.1%,維持跑贏通脹。今年平均加薪3.2%,而失業率保持在3%的較低水平,這是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的香港政通人和,經濟蓬勃,這固然反映了中央的支持以及共建大灣區的加持,也得力於特區管治班子精誠團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正如行政長官李家超形容,香港就像一條船,方向正確,速度很快,雖然在行進途中會遇到一些問題,但只要及時調整,就可以劈波斬浪,一往無前。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