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新聞背後/記協已成「美英記協香港分部」?\梅若林

香港記者協會日前完成執委會換屆選舉,雖然現屆主席陳朗昇不角逐連任,但新任主席卻是由任職《華爾街日報》、曾攻擊抹黑香港國安法律的記者擔任。不僅如此,多名在外國媒體任職的所謂記者當選執委,整個香港記協已儼如「美英記協香港分部」。在未來可見的日子裏,記協恐怕會朝着錯誤道路上一路狂奔。該組織與外國勢力的關係、與反中亂港分子的勾連等等,都將是市民高度關注的問題。對於任何涉及違法的組織,各界堅定支持特區政府果斷執法,讓取締就取締。

記協新任主席鄭嘉如自2022年起便於《華爾街日報》擔任全職記者,並撰寫過多篇攻擊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打壓人權自由,抹黑香港逐漸「內地化」的文章。除主席外,今次記協新執委會還有多名來自其他外國媒體的執委,例如任職加拿大《環球郵報》英籍記者James Griffths,曾發文形容《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是「惡法」,還在「35+顛覆政權案」後,稱香港未來已不再樂觀云云;另一名報稱「自由記者」的余樂斯,在外媒工作時亦曾撰文稱香港被內地「同化」。

多年來與亂港分子同流合污

《華爾街日報》、《環球郵報》作為反華報道的「常客」,在這班新執委領導下的記協會是什麼樣子,自然也不難猜想。而值得一提的是,任職BBC記者、曾專訪多名亂港分子的Danny Vincent,以及在涉嫌收取美國資助的「Justice Centre Hong Kong」任高級政策顧問的張皓明,兩人在當選執委,立即提出請辭。

雖然二人沒有解釋請辭原因,但如果將記協比喻成一艘大船,有多名執委棄船逃生,而且還是來自亂港媒體和受美國資助組織的執委,正間接說明這些人也察覺到,記協這艘大船已然難保還有多少時日,甚至可能已到處漏水,趁現在還能明哲保身,不如乾脆跳船,也不至於跟記協一同沉沒。

記協多年來自詡以記者利益為依歸,改善行業的工作環境,但實際上卻是「掛羊頭賣狗肉」,其過去所為不斷與亂港分子同流合污,縱容「黑記」或讓亂港分子借「記者」身份行事,所謂爭取行業更好工作環境看不見,反倒是不斷消耗傳媒在社會上的形象。

尤其是2019年黑暴期間,記協劣行可謂罄竹難書,先是包庇暴徒攻擊警方和愛國愛黨媒體,勾結亂港政客抹黑中央及特區政府,甚至直接呼籲在警方記者會攪局搗亂,導致記者會取消,這是名副其實的棄專業於不顧。而更為人非議的一點,便是記協以「人人都是記者」為名,招攬「學生記者」,發出所謂的「記協會員證」。此舉之下,形同鼓勵青少年親身到暴亂現場,直接導致不少對傳媒工作還不知甚解的年輕人身陷險境。

從記協現時的會員人數,也能說明其在公眾和業界眼中的形象如何每況愈下。目前記協會員僅剩300人,已經連續6個月呈下跌趨勢,陳朗昇將之歸咎於入會難、有壓力、有後果云云,彷彿記協會員減少都是別人害的那樣。

但事實上,經過這麼多年,不論是傳媒行家還是一般市民,都已經非常清楚記協的本性。如上所述,這些年來記協劣跡斑斑,真正有盡過傳媒工會責任的次數寥寥無幾,最常做的卻是把同行綁上反中亂港戰車,不斷藉新聞自由為名抹黑政府唱衰香港,所以為什麼記協會員會有所謂的「壓力」和「後果」?這正是記協自身選擇錯誤道路的結果,會員人數不斷減少也是其咎由自取。

偽裝專業組織玩弄政治

記協這麼多年來偽裝成專業組織,不顧專業玩弄政治為外力所用,記協作為傳媒組織最重要的代表性和公信力,已然一個不剩,會員一直流失、新執委也相繼選擇跳船,也在隱隱暗示記協的最終結局。記協不要以為現在的香港還是那個記者身份可以當作「免罪金牌」的時期,如果其仍然選擇對抗到底,不但勢必遭到懲處,而且記協這個名字也將成為歷史。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