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十八彎/硬核科技與有趣靈魂\關 爾

近幾天,內地各省市高考成績陸續放榜,不少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願時,發現各大院校在專業設置上「重理輕文」的趨勢日益凸顯。

以廣東為例,今年增設的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深圳理工大學和佛山大學,開設的基本都是理工類專業。這並非個別省份的創意和探索,今年初,教育部專門召開會議,提出要引導高校加大理工科招生比例,吸引人才聚焦國家重點領域。

重磅加碼理工科的導向很快在高校招生中顯現出來。不少高校今年明確只招物理類考生,並提出在分數計算上對數學、物理給予更高權重,對高考數學成績拔尖者實行破格錄取,盡顯對理工科「學霸」求才若渴的姿態。「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多年前的流行語,又被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

高等教育「重理輕文」的格局調整,原因其實不難理解。要在下一波工業革命中搶佔先機,突破西方技術「卡脖子」問題,就必須努力創造並積極擁抱「工程師紅利」。

但隨之而來的,是種種偏見加速推動了文科式微的頹勢。有些高校相繼撤銷一批文科專業,部分文科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窘況,一些志願諮詢「專家」也唱衰「文科」。

誠然,理工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所推動的科技創新,造就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不斷進步。也因此,在實用主義及功利主義思潮氾濫的當下,文科知識看上去越來越像奢侈品,比上不能飛向太空攬明月,比下不如一門可以餬口的專業技能。

但對於社會而言,倘若沒有人文領域的省思和前瞻,技術就可能成為「脫繮的野馬」;倘若缺乏精神寄託、價值共鳴和藝術陶冶,人類文明便坍塌了根基。而對於個體來說,人文精神恰如一盞明燈,可以讓我們浮躁而荒蕪的內心得到慰藉和治癒。

我們需要硬核的科技,更需要有趣的靈魂。因為,科學只能告訴我們如何做事,而素養教會我們如何做人。有學者認為,當「文科無用論」被拋出時,恰恰是這個社會最需要文科的時候。它意味着土壤裏的養分過於單一,只長出了叢林,或沒有鮮花與水草的容身之地。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