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自由談/小暑的美食三味\李仙雲

在這個暑氣蒸騰的小暑時節,往年總是淅淅瀝瀝、下得天潮潮地濕濕的梅雨季,今年「梅姑娘」一反常態,少了時斷時續的輕柔細密,動輒電閃雷鳴,暴雨傾城。這「暴力梅」直下得天昏地暗,屋漏路淹。在嘩啦啦的雨聲裏,我閒坐廚房細做獨屬於小暑的舌尖美味。砂鍋裏的冰糖綠豆粥咕嘟咕嘟,裊裊粥香滿屋飄散。取一瓢新麵粉揉搓輕擀,光滑勁道中有縷縷麥香盈鼻,最是美食撫人心,連濕漉漉的雨季因煙火氣,都多了一絲時光的靜美與歲月馨香。

進入小暑,也就一點點打開了盛夏的門扉,在熱浪翻湧中,莊稼蔬果也到了一年中最繁盛葳蕤之時。麥粒歸倉,家鄉每到這個時節,農人們就會做「嘗新」餃子,用時令鮮果,祭祀天地祖先,以感豐收之恩,祈人壽年豐。「嘗新」正當時,忽想起農諺「頭伏餃子,二伏麵,三伏烙餅攤雞蛋。」窗外暴雨如注,我只好就地取材,拿幾個圓溜溜、鮮紅透亮的西紅柿,再取幾枚從生態園購得的土雞蛋,來一個極有挑戰性的西紅柿雞蛋餡餃子。先將沙瓤挖出盛於瓷盤中,撒入白糖做一道「雪山蓋頂」;再將紅紅的果肉細切小丁,與炒好的雞蛋碎來個「珠聯璧合」,嘗一口蛋的滑嫩與柿的酸甜完美融合,鮮香爽口。雖汁水過盛包裹頗有難度,但我這「童子功」的捏餃技藝,很快一個個形似元寶的餃子,就如鮮花般「綻放」於篦簾上。煮熟盛於圓盤,薄薄的外皮透着紅艷燦黃,活色又生香,夾一箸入口,潤腴中裹着綿韻悠長的酸甜,香鮮襲人。小暑吃福餃,也祈個「元寶藏福」之祥瑞。

猶記學生時代,每到小暑天,父親就熬一大鍋綠豆粥。烈日炎炎大汗淋漓中,我補課歸來,坐於風扇下,捧一碗紅綠黏香的綠豆粥,風兒拂面,粥香盈鼻,喝一口燥熱驟減。再盛一小碟母親醃製的爽口小菜,真是美得舌尖生花,消暑又提味。「夕陽場圃樹蔭涼,麥豉瓜薑豆粥香。人坐晚餐牛吃草,蚊煙影裏說家常。」每次細品慢吟王子彥的這首《夏夕》詩,眼前總浮現兒時的一幕場景:落日餘暉中,爺爺從田間勞作歸來,肩上搭着鐵鍁,手裏拿一把鮮嫩的豇豆。我們閒坐於巷口的老槐樹下,一碗綠豆小米粥就涼拌豇豆,連平日裏粗糙澀口的黑麵饃饃,都能啃出滿口麥香。牛兒搖着尾巴在桐樹下吃草,一縷縷熏蚊的艾草香在青煙中氤氳瀰漫,人們在清簡的晚餐中聊莊稼,話家常,那一幅小暑鄉間黃昏圖,一直珍藏於我的記憶中。

小暑日與遠在家鄉的髮小視頻聊天,她正捧着粗瓷圓盤在香噴噴地吃紅薯麵餎,她說這勾起一代人記憶的舌尖美味,被一位老饕突發奇想,在家鄉的民俗街用最原始的工具製作,讓這兒時美味,引得無數人紛至沓來,一時生意火爆,成了網紅小吃。這撩人味蕾的粗食雜糧,一下子就將我送回童年。在那個食物短缺的年代,母親總會將剛出土的紅薯擦片晾乾,磨成細粉。小暑日酷熱難耐,母親就用開水燙麵將紅薯麵揉搓成團,放置蒸籠上大火燙熟。取出立刻塞入餄餎床子帶眼兒的空腔裏,抬杆使勁壓下,在「吱扭扭」的響聲裏,餄餎麵就一條條被壓到篦簾上。放涼盛一碗淋上醬醋撒入葱花,吃一口齒頰凝香,從味蕾香至髮梢。

在這汗珠嘀嗒的小暑日,最貪戀的就是舌尖的清爽之味,吃一口「福餃」,抿一口粥香,再嘗一筷子涼拌餄餎,輕輕咀嚼間,這三味美食竟讓我想起作家劉學剛的那句:「嘗到了汗滴的味道,麥香的味道,喜悅的味道。」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