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知見錄/漸行漸遠的手藝人\胡一峰

女兒告訴我,小區門口的磨刀匠被趕走了,因為他的「樂器」被投訴噪音太大。磨刀匠的「樂器」嚴格來說應叫「響器」,這是一串葉子狀的鐵片,用繩子串在一起,一甩一收,「嘩啦」作聲。傳統的街頭手藝人都有自己的專屬「響器」。比如,江湖郎中用串鈴。章太炎論及醫術時說「取法東方,勿震遠西;下問鈴串,勿貴儒醫。」鈴串代指江湖郎中,太炎先生以為他們經驗豐富,不該被輕視。

昔日的手藝人用「響器」來招攬生意。這獨特的音樂在現今的城市很難聽得到了。不過,以前小鄉鎮的手藝人也很少用「響器」,因為他們大都有固定的主顧。兒時我住在外婆家,就有兩位手藝人常來常往,和外公關係熟絡,如親友一般。

一位是剃頭師傅,定期到家來給外公刮頭修面,之所以是「刮」,因為外公理光頭,頭髮茬非刮不能清理徹底。剃頭師傅對外公頭髮長速了然於胸,總能在外公摸着頭皮覺得扎手的某個下午準時出現。於是,竹躺椅搬到院子裏,燒一壺開水,一半沏熱茶,一半洗頭洗面。有時,他捎帶着給外公疏通淚管,用的工具是棕絲,細絲在眼中穿行,場面十分驚悚。我是不敢多看的,生怕那根絲突然穿到我的眼睛裏來。

另一位手藝人也定期出現,不過來得不那麼勤,一般一年一兩次。他是位翻瓦匠。南方多雨,傳統民居大都是瓦房。瓦片一正一反,相扣排列,猶如魚鱗,錯落有致,形成道道瓦溝。下雨時,雨水順溝從屋檐流下。風吹雨淋,瓦片難免錯位、破碎,有時雜草悄長,枯葉填塞,這就需要瓦匠施展本事了。我們這位翻瓦師傅年近六十而身形靈動、膽大心細,對於何處下腳、掀瓦次序了然於胸。只見他把外公遞的煙夾在耳朵上,爬上屋頂,蹲行四處,清理垃圾,用不了多久,就完成工作,下來洗手抽煙了。氣定神閒之態,彷彿不是做成了一樁生意,而是完成了一次表演。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