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瓜 園/「金錢自由」\蓬 山

金錢自由,恐怕是大多數人的夢想。一個人對錢的態度,就是他對生活的態度。有人馬上會反駁:錢又不是生活的全部。吶,其實這本身就是一種對錢、也是對生活的態度。

華爾街的富人的錢,就像爐子上的牛奶,隨時會沸騰地溢出來;而對於窮人,譬如「賣字」為生的契訶夫,錢就像口袋裏的冰激凌,不經意間就會融化掉。

盧梭不是說過嗎,「手裏的金錢是保持自由的一種工具;追求的金錢,則是使自己當奴隸的一種工具。」但是,不追求的話,手裏何來金錢哉?當然,盧梭的意思是,以一種從容、適度的心態去獲得金錢,並精打細算,節流重於開源,而不要費盡心機過度追求。但歸根結底,總須有一定的金錢打底,否則,盧梭這樣的哲人都不免焦慮。

有句話說的是,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若談到錢,則恰是相反的,有錢人各有各的花錢方法,沒錢的人卻大多相似。

王躍文小說《人事》裏的「我」──「不知從哪天起,我養成了有事沒事翻口袋的習慣,似乎多翻幾次就會多翻出幾塊錢來。」這個「我」不就是我嗎?現在雖不需翻口袋,但總忍不住點開Apple Pay、微信、支付寶,幻想自己記錯了餘額,會突然發現大一點的數字。

庫切《邁克爾·K的人生與時代》的K,在母親去世留下的錢包裏發現了一點零錢,於是,就用這些錢買甜甜圈或餡餅,一天只吃一頓飯。躺平的他發現:「只花錢不掙錢,這樣自有一番樂趣。」再不然,就像契訶夫那樣:「沒有錢就是快有錢了。」這些想法,跨時代、無國界,信手拈來,頓時也有點「金錢自由」了呢。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