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如是我見/隱匿於鬧市的「精靈」\殷楚紅

  圖:香港話劇團教育中心內景樓梯及建築外景。\作者供圖

早有耳聞現為香港話劇團使用的歷史建築──前賈梅士學校,是近期完成的一大保育項目,於是決心一探究竟。既是去探索,乾脆什麼資料都不看,只知其地處佐敦便出發了。一出地鐵口,就感受到油尖旺地區的人氣非凡,筆直闊氣的彌敦道不同於香港島主幹道的彎彎曲曲和上上落落,一絲不苟地只顧向前「無限」延伸,於是目光落在街道兩側的建築上,連續的建築立面上各個歷史時期、風格各異的材料、圖案、色彩就像是一件件香港城市圖景博物館內的展品,每一件的背後都是一層層不斷疊加的歷史。

路上行人的摩肩接踵再次將我的思緒拉入現實,在一個巨大的十字路口,一轉入佐敦道,城市的尺度似乎迅速收縮,不遠處竟出現了一至二層的小型紅磚哥德式建築,歷史的齒輪似乎又往遠處滾動了一些,再右轉進入覺士道,除了兩三幢高聳的住宅樓提醒我身處香港的鬧市,滿目盡是修剪整齊的綠化帶和點綴其中的幾棵大樹。「藏身」綠色之後的一些低層建築,以及大片的碧藍天空。陽光透過樹影一閃一閃地在地面跳動,像是某度假區的林蔭大道。

然而,就在某個不經意的向右一瞥中,一片齊整的灰色方磚鋪地和沿着側牆一字排開的綠植將我的視線帶入到一個盡頭路,終點聚焦在一個白色的豎筒上,筒上似乎有一排字,直覺告訴我,就是它了!走近一看,是一個電梯筒,一側是天然去雕飾的水泥擋土牆,另一側是優雅的弧形細條灰磚擋土牆,目光隨牆直上,是一小塊被人造物和植物「塑造」的異形天空,心情愈發激動,迫不及待地乘電梯上行。像極了一場真正的「探秘」之旅,在電梯裏腦中就勾畫了一百種可能見到的景象,會直接進建築裏面嗎?還是繼續某個廊道或是空間序列?還是有個小花園?又或是個大廣場?十幾秒後,答案揭曉,映入眼簾的是一幢三層亮黃色(又有人稱其為葡萄牙黃)的小建築,建築前是一片開闊的小廣場,保留下來的古樹繁茂的枝葉為大半個廣場提供陰涼,好像一位世紀老人張開溫柔的臂膀守護着一方天地。

建築頂層立面上典型的葡式建築弧形窗框被完整地保留下來。當然古蹟保育更困難之處,在於保護外殼之餘如何保護內部空間的構成和體驗,在於如何能在現有建築條例的限制下對既有構件做最小的改動和優化,又甚至是在通過某些巧思讓人身處其中能在某些時刻感受到當下和歷史的重合。走進建築,白色為主基調的空間裏依舊由葡萄牙黃點綴,沉靜中不失明快。室內的樓梯被完整的保留下來仍作為連接各樓層的主要垂直交通,略有斑駁的樓梯襯着白牆更顯其歷史意義之厚重,踢腳的小圓邊依稀可見往日的匠心,黑色的金屬扶手加建在現有的扶手之上既滿足既有消防條例的有關規定又在之後有其他用途時方便拆卸,新一代的建築師的另一種匠心可見一斑。一條樓梯便讓不同時空的建築師們有了無聲的對話。

陽光斜斜地從樓梯頂灑下,抬頭望去,藍天白雲被黑色的金屬窗框勾勒成一幅畫,也讓建築有了「呼吸」。在和路過的職員聊天中得知原來此處是封閉的天台,因其損毀,建築師乾脆把它打造成天窗,讓一百多歲的老建築煥發容光,也讓整個室內空間朝氣蓬勃起來。

建築不大,半個小時不到就走完全程,整個旅程像搭乘着一部時光快車,新舊交織,在歷史中感受現代,在現代中回味歷史,大概建築保育的意義就在於此。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