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政策建議/香港文旅空間發展的指標和方法\胡恩威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提出,要樹立「香港無處不旅遊」理念。無處不旅遊的發展策略,需要有文旅空間的發展模式去配合。首先要為香港文旅空間做一個統計和整合,進行能力評估。透過能力評估,理解香港文旅空間發展的潛力,以及未來長中短的策略。

文旅空間的定位不應只是針對外國旅客,也要讓市民和內地遊客都感到興趣,才能夠創造出無處不旅遊的全方位體驗。文旅空間應該有層次和有布局。

文旅空間基本上可以分為幾個類型和模式:

依層次做好規劃布局

第一類是大型主題公園模式:例如香港迪士尼樂園、海洋公園;也包括大型公園,例如濕地公園、西九藝術公園、香港公園和未來啟德體育園等。

第二類是有特定功能的文化空間:例如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文娛中心、劇場、大型藝術表演場地等。這些空間都需要有資料和數據,香港是否有足夠的展覽空間去舉行更多不同模式的展覽?目前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的規模足夠嗎?亞洲國際博覽館是否可以再擴大規模?香港是否有能力和足夠空間舉辦類似世博會的國際大型展覽項目?東京國際論壇和東京Big Sight均是在東京市中心的大型會展空間,可以舉行演唱會、大型展覽等任何形式的活動;東京至少有過百個不同類型大小的展覽空間,各有主題,而不只是集中在同一個會展空間。香港目前展覽會雖然很多,但是展期都非常短,核心問題是香港欠缺相關的展覽和會展空間。

第三類是與傳統文化有關:例如廟宇、教堂、古蹟。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盂蘭勝會、長洲飄色、大坑火龍、太平清醮等。華人廟宇委員會是民政及青年事務局轄下的諮詢及法定組織,主要職能是管理轄下24間廟宇,當中6間為法定古蹟,遍布全港十八區的廟宇,是一種文旅資源。

第四類是舊區:香港不同舊區有不同特色,例如深水埗大南街成為文青聚腳地,有精品雜貨店、咖啡店和藝術工作坊等。到傳統茶樓亦有特色的體驗,例如中環蓮香樓和陸羽茶室。另外酒吧和酒館,這些都是無處不旅遊城市需要具備的資源。這一方面需要進行統計。

第五類就是戶外自然空間:例如郊野公園、遠足徑、海灘、圍村等。

以上不同類型的文旅空間由政府不同部門負責和管理。特首李家超表示:政府正開展緊密工作,重點在無處不旅遊的策略。由特首去統領是正確的,因為這是一個龐大的規劃問題;發展局需要對文旅空間進行一個深度研究,根據數據作出分析後得出一個基本模式,才知道怎樣做?如何做?由誰去做?特首就可以去領軍,透過不同政府部門去協作,創造無處不旅遊的全新體驗。

和文旅直接有關的部門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由文旅局協助特首落實無處不旅遊理念。而發展局也扮演重要的角色,發展局負責規劃土地用途,以及文物保育事宜。推動文旅的方法和指標:首先可做一些和鄰近地區的比較,參考其他地方的旅遊策略。

另外一個比較忽略的就是香港的海岸資源。香港境內共有263個島嶼,總面積約為309平方公里。其中以大嶼山面積最大,約147平方公里,接近所有島嶼面積的一半。如何運用這些島嶼?能否像新加坡聖淘沙,開發成有沙灘、主題樂園、高爾夫球場、酒店及度假村的設施?鄰近地區的經驗是值得香港借鑒。

「香港無處不旅遊」的潛力是十分強大,現在缺乏的是政策的積極引導。政府的角色就是規劃和布局,這是所有政府的責任。尤其在香港,面對周邊地區的競爭,「無處不旅遊」是一個真真實實的策略。而執行這個策略需要有體制、有機制、有目標、有指標。現在香港缺乏的就是整存的規劃以及布局。很多時候把自身的優勢慢慢磨滅,霓虹招牌就是一個例子,霓虹招牌被屋宇署逐一拆卸。小販和大牌檔也是一個例子,自1972年起,政府已停發新小販牌照。由市建局負責的舊區重建,目標是將舊樓改建為豪宅和商場,又是另外一個例子。

目前香港政府需要有具體細緻的分工:民政及青年事務局管理的十八區,區區有文旅。這些區區有文旅是透過怎樣的機制去推動呢?而另一個很重要的部門就是康文署,康文署管理大量文創空間,包括公共圖書館、公園、博物館、大會堂、文娛中心、劇院等。無處不旅遊的定位是鼓勵多元發展、分散發展。

進行策略性研究分析

分散發展需要地區配合,怎樣建立地區特色?這需要管治團隊的分工,若果每個部門均有無處不旅遊的規劃,並有長中短的發展策略,便能為香港帶來更多積極的作用。很多時候,意識是很重要。無處不旅遊並不是空談和口號,而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可行方案。要調整目前的不足,方法就是調研。首先搜集基本資料和素材,進行分析,分析之後訂立目標與布局。例如十八區應有各自的文旅策略。發展局應該重新調整相關的文旅基建指標,並應透過地政總署,鼓勵地產發展商興建更多文創類和文旅類的空間,有空間才能吸引更多投資。

「無處不旅遊」最終目的就是刺激投資和社區參與。刺激投資不只是做地產項目,而是地產項目要創造內容。若果土地空間成本過高,很難吸引投資。所以要透過土地分配,某些土地適宜進行地產投資,某些土地適合文旅投資,分門別類。並透過公營機構和政府相關的部門和團體,帶動無處不旅遊的體驗。有關部門可以在旅館發牌、食肆發牌以及娛樂場所發牌上拆牆鬆綁,帶動更大的文旅投資,才是對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最有力貢獻。

目前香港的文旅空間大部分都是集中在康文署和文體旅局等部門手上,這些管理模式需要升級轉型,而制定策略前就需要進行策略性的研究和分析。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