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論風生/改革開放新征程 民族復興里程碑\高敬德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掌舵領航,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戰略性、指導性的重大理論和改革措施,科學謀劃了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部署,提出新質生產力、高水平對外開放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經濟為本,統籌兼顧,與時並進,理論實踐並重,全面深化改革看得見觸得着,中國式現代化事業朝着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大目標砥礪前行。香港秉承參與改革開放事業傳統之先,今日更要用好香港國際化和金融貿易等「金字招牌」,以國家深化改革機遇推動香港由治及興。

經濟體制改革是重中之重

在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注定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會議。今次全會,不僅總結了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以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改革思路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論思考和實踐經驗,更把二十大確定的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的主要目標任務,特別是把「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的目標任務和總體思路具體化,把新時代有關改革的理論和中國式現代化的路線方向繼續向前推進。

針對目前形勢下經濟社會面臨的關鍵問題,是今次全會的突出主題;在各項改革領域中,經濟體制改革是重中之重。今次全會以經濟為本、系統導向,作為全會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方法論。一方面,全會強調「以經濟體制改革為牽引,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增進人民福祉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其通過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能夠為其他各方面改革提供強大牽引,指明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深層意義;另一方面,改革並不局限於經濟改革,而是全面改革,更加注重系統集成、突出重點、改革實效,切實做到有的放矢,精準到位,宏觀微觀兼顧。人們從全會中處理好五個方面的重大關係,包括經濟和社會、政府和市場、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發展和安全,可以看到全會提出的五大關係,在各領域改革方向上都有具體着墨。

高水平對外開放是鮮明底色

生產關係必須與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創新已是當今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推動中國式現代化要求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就必須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今次全會明確指出,「推動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上層建築和經濟基礎、國家治理和社會發展更好相適應,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和制度保障」、「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等一系列論述,都指明了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着力點,全面深化改革就是為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更好發展;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就是國家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中國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已成為全球創新版圖中的重要力量。

改革開放為中國和世界打通了雙向互動、互利共贏的發展之路。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是今次全會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鮮明底色。10多年來,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從12.3%上升到18%左右。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近年來一直保持在30%左右,是全球發展的重要引擎。中國經濟的質量飛躍,將造福廣大發展中國家。全會提出,「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必須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依託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在擴大國際合作中提升開放能力,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這些論述表明,中國推動深化改革,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既激活中國經濟,也會激活世界經濟;中國全面推動深化改革,透過制度機制把中國的改革機遇更好傳導到全世界,將會帶來世界共贏局面。

香港投入深化改革的重要着力點

國家改革事業舵穩帆正,全面深化改革的大量機遇,將隨各項改革舉措落實落地全面而出。新質生產力、金融、要素市場、制度和標準對標、服務和人才流動等不同方面的深化改革方向和要求,都是香港投入國家全面深化改革事業的重要着力點。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期,更需要積極主動作為,用好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獨特優勢和「雙循環」重要節點作用,發揮好「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角色,以靈活創新、務實進取的企業家精神,利用豐富的經貿網絡和服務資源,聯手更多民企對標國外商貿標準和先進技術,分享外貿形勢和風險經驗,促進更好對接國內外兩個市場,調動更多先進創新理念引進國家,以香港的金融、貿易、航運、創新、文化等不同「金字招牌」,為國家改革事業添磚加瓦。

我們國家從經濟體制改革、文化體制改革、社會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無不是堅持問題主導,按照問題實事求是,敢於突進深水區,充分體現中國共產黨以巨大政治勇氣推進改革。今日的中國,已是14億人口大國,改革事業千頭萬緒。在香港,我們要更好促進社會各界深入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制優越性和國家改革事業,在投入國家新一輪改革大潮中,實現自身更好發展。

全國政協原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香港中華文化總會會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