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墟 里/玫瑰之名\葉 歌

父親最近追完了電視連續劇《玫瑰的故事》。亦舒的同名小說我大學時讀過,沒想到多年後在內地翻拍,在央視播出,地方衛視也紛紛跟進,放了一遍又一遍,十分紅火。

這部電視劇定位為「都市情感劇」,顧名思義,情感特別是情愛元素是重頭戲。又有「都市」的設定加持,劇情大多發生在北京、上海、香港等,盡顯現代大都會的光鮮亮麗。演員都是俊男靚女,有偶像片似的豪華陣容,儘管臉盲的父親抱怨演員辨識度低,除了黃振華和蘇更生,其他人他有時會搞錯。

和原著區別很大,但更貼近內地「三觀」的,是該劇對角色生活經歷大刀闊斧的修改。原著中的玫瑰是不諳世事的「人間富貴花」,頭腦簡單,讀書一般,有「花瓶」嫌疑。電視劇中的玫瑰則才貌雙全,智商、情商「雙商」在線,歷經求學、求職、結婚、離婚、喪偶一系列考驗,仍然乘風破浪。電視劇還強調學歷,角色動輒就是北大、清華、復旦等內地一流大學的校友、教授。將高學歷浪漫化反映了內地對所謂「精英階層」生活的一種想像,與「魔改」原著中玫瑰的生平一樣,都是幫助原作「落地」的藝術手法。

當初原著來自香港,被歸類為「言情」,讀者多為年輕人。接地氣的電視劇吸引的觀眾群體可就多元了:青年人青睞劇中人的穿着打扮、時尚生活,而中老年則關注其中的家長裏短、一地雞毛。即便電視劇以玫瑰之名講述的只是特定教育背景、文化水平、經濟階層的內地女性經歷,且多浪漫、誇張之處,也算得上改編成功的案例。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