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論風生/改革強化競爭力 全力建設「八大中心」\胡劍江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閉幕,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總目標是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到202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80周年時,完成決定提出的改革任務。

改革開放是中國與世界的「雙向奔赴」,不僅為國家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影響着世界未來發展,與世界共享現代化成果。三中全會為全球帶來新機遇,令中國與世界的互聯互通加速,對世界經濟和政治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抓改革、促發展,歸根到底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更好的日子。」啟示了香港特區管治者如何落實施政為民,提出精準的管治思維與方法,方能令廣大市民有獲得感和幸福感。因此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表示,將於10月發表的新一份施政報告會以全面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為兩大重點。

筆者認為,三中全會給香港帶來重要啟示:

一是推動經濟多元化發展。香港不僅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還以其獨特的「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在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國際合作與競爭中發揮着關鍵作用。筆者所屬的香港經濟民生聯盟早前做了一份研究報告,其中提到:香港是國家內外循環的重要接口,在構建「雙循環」產業互聯網交流平台上,具有內地城市所沒有的獨特優勢和地位。我們可以爭取中央支持,將香港定位為「雙循環」產業互聯網交流平台,推動更多海內外企業使用香港平台。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成熟的金融體系和廣泛的國際網絡,能夠為內地企業提供跨境融資、併購重組、風險管理等全方位專業服務,助力內地企業「走出去」,並憑藉豐富的經驗和資源,為內地企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國際通道。

二是以民為本,關注市民的需求,提升民生福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不僅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也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香港需要在改革和發展的過程中,始終關注民生福祉,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繁榮,確保市民能夠享有更美好的生活。特區政府要通過優化公共服務和福利制度,尤其在住房、醫療、教育等民生問題上加大投入和改革力度,深化地區治理工作,更加貼地為市民排憂解困,切實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確保社會的和諧穩定,讓香港市民看到美好的未來。

三是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加強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深化各領域改革,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務水準。加強法治建設和提升行政效率,推動廉潔政府建設,增強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並進一步完善香港的社會保障體系,確保弱勢群體得到有效保護和支持,提高社會安全網的覆蓋面和效能,減輕市民的生活壓力和焦慮。

四是憑藉完善的法治體系和國際化的法律服務,加強與各地的合作。香港可為內地提供法治建設的經驗和參考,為內地和國際企業提供法律服務,利用其國際仲裁中心的地位,促進國際商事糾紛的解決。此外,在教育方面,還可透過加強與內地高校的合作,優勢互補,為內地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開拓國際網絡。總而言之,香港可以通過發揮其獨特的優勢和地位,從金融、貿易、科技、文化、教育、法治和綠色發展等多個方面,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重要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倡世界各國摒棄零和博弈舊思維,走合作共贏之路。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等一系列重大國際合作平台,與各國攜手同行,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走向合作共贏,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中國將以「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的堅定信念,以及敢於突破常規、善於創新的精神,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以更加有力的舉措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完善和發展。

香港是國家改革開放的參與者、貢獻者,更是受益者,堅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努力建設「八大中心」,為國家在新一輪改革開放中貢獻力量,發揮更大的作用。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經濟民生聯盟監事委員會副主席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