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不同政府部門推出合共逾百個手機應用程式,對應處理不同的服務,每個程式開發及維護成本不菲,而市民使用這些賬戶時,需要鍵入不同的密碼,這對記憶力構成了挑戰。
為了提高政府服務效率,特區政府早前成立數字辦公室,而該辦公室的其中一項重點工作,就是全力推展「智方便」作為「一站通辦」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程式包羅萬有,包括政府乃至公私營機構提供的電子服務,市民毋須再記住五花八門的密碼。本月底,智方便將推出新功能「智方便個人碼」,率先在4個私人屋苑進行先導計劃,預計明年初將會推展至門禁設施,便利市民生活出行。
現時市民進入屋苑,使用密碼、八達通或者住戶證等。將來,「智方便」成為新選擇。「智方便」將推出更多新功能,包括瀏覽政府資訊,使用轉數快繳費、交稅、交學費乃至申請辦理各程證照等。總之,「智方便」將取代現有的許多平台,真正方便用家。
但令人尷尬的是,「智方便」推出多年,登記人數至今僅290萬,不足香港人口的一半,同坊間流行的一些應用程式沒法比。更別說,登記了不等於使用,不少市民反映半年都用不了一次「智方便」。亦有市民表示,曾使用「智方便」,因體驗感不佳而將之刪除。日前在立法會上,多位議員就「智方便」的使用率問題提出質詢。
如何提高「智方便」的使用率,成為數字辦公室的一大挑戰。數字政策專員黃志光曾提出,未來或視乎群組,強制使用「智方便」,例如大學生申請學費津貼只有網上途徑,稅務局逐步強制企業報稅一定要用電子版本等。未來,強制市民使用的政府服務項目或逐步擴大,以培養市民使用的習慣。
為市民服務是政府的宗旨,強制使用的前提,是進一步優化程式設計,提升市民的體驗感。當大家感覺「智方便」好用,名副其實,使用率自然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