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文藝中年/《幸福草》\輕 羽

二○二一年內地電視劇《山海情》,講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在福建省扶貧政策支援之下,西海固人民從乾燥之地完成搬遷。故事不單展現平民百姓如何在百般艱難的情況,將「旱沙灘」發展成「金沙灘」。另外,劇集裏的一位角色,是福建省的農業教授凌一農,他本着科學精神指導西海固人民學習種植蘑菇,從而走上脫貧之路。近期內地另一齣電視劇《幸福草》,直接以國家菌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林占熺為角色原型,展示菌草種植援外扶貧的事跡,呈現科學與人性交融的故事。

所謂「幸福草」,就是將菌草取代從木頭上種植蘑菇的技術,藉此減少消耗木材,以更加環保及有效的方法生產蘑菇。林占熺教授以此技術,在現實世界已經走遍不少地區,並且推廣至全球不同國家及地區,令貧困地區人民得以改善生活。「人生最有意義的事,就是能用自己的生命,點亮別人的生命。」《幸》劇的主角黎長歡教授如是說。

我一向對這類以真人真事為戲劇題材的故事甚感興趣。如何將現實世界的人和事加以提煉,以趣味性的手法展現人性光輝,同時又不會流於說教?二十四集《幸》劇也許是其中一個好例子。

黎長歡的角色原型就是林占熺教授,劇集開首幾集交代黎長歡的六弟黎長安,因為菌草實驗而意外身亡,這與現實世界林占熺的遭遇如出一轍。劇集繼續交代黎長歡接受國家任務,前赴南太平洋島國巴馬拉援助扶貧,教導當地居民菌草技術,協助解決當地人民的生活困難。黎長歡率領三位下屬一同前往貧困地區,就像《西遊記》的四師徒取經,途中出現重重波折。扶貧團隊既要在荒蕪之地研發種植菌草,同時要爭取當地人信任及支援,過程談何容易。劇集的拍攝手法雖然有點粗糙,但能深刻展現扶貧團隊不屈不撓的精神。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