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維港看雲/自由、多元和改革\郭一鳴

  圖:西九文化區一景。\資料圖片

五年前三聯書店出版一本書叫做《香港故事》,書名是新華社亞太總分社在網上開設的一個欄目名稱,這本書的主編和作者都是該社的記者。收到主編閔捷女士贈書,我一口氣讀完,書中講述五十個香港故事,實際上就是五十個普通市民心目中的香港。當時正值「黑暴」猖獗,很多人感到徬徨困惑。我在本欄撰文寫道:「又是一個令人煩躁不想打開電視看新聞的周末,我展讀這本《香港故事》,看到一個個熟悉的地方、熟悉的場景、熟悉的人物,細味一個個近在身旁耳熟能詳的故事,當中所蘊涵那些似乎已經遠去變得模糊的信念,那些令香港成為香港的力量,令我感動。」

五年過去,時移勢易,香港由亂及治進入由治及興。但是,一些西方媒體和境外反華勢力不斷唱衰香港、抹黑香港「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一些港人也有「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困感。另一方面,當前香港的經濟和社會民生確有不盡如意之處,一些優良傳統需要發揚光大。在這個時候,《大公報·大公園》開設「我心目中的香港」欄目,非常有意義。回歸二十七年經歷風風雨雨,是時候問自己:我心目中的香港是怎樣的香港呢?

首先我想到的是香港的自由。關於香港的自由,近年遭到一些西方政客的攻擊抹黑,但他們避而不提視而不見的基本事實是,根據《基本法》第114及115條,香港是自由港,實行自由貿易政策,保障貨物、無形財產和資本的流動自由。在加拿大智庫菲沙研究所發布的《世界經濟自由度2023年度報告》中,香港在一百六十五個經濟體繼續位居全球前列,排名第二。在五個評估大項中,香港在「國際貿易自由」繼續位列首位,「監管」位列全球第三。

香港享有資訊自由、言論自由、出入境自由。任何人如果不帶偏見,不難發現,香港這些自由與其他國家地區作比較不遑多讓。至於有些人指摘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影響香港言論自由,如果指的是不能像以前隨意散布影響國家安全的言論,發表煽動性言論可能有法律後果,這倒是事實。前幾天就有一個例子,有人涉嫌偽造自殺者遺書,散布所謂遺書內容,煽動仇恨等,結果被警方拘捕。

其次,我心目中的香港是一個傳統與現代融合的多元社會。上月潮屬社團總會在維園舉辦盂蘭文化節,有潮汕的朋友專程來港出席活動之後告訴我說大開眼界,想不到潮汕地區的民俗文化,卻在香港原汁原味保留完好。據文獻記載,最早啟建盂蘭盆會的是篤信佛法的南朝梁武帝,距今約一千五百年。香港潮人盂蘭勝會於二○一一年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香港有大約六百座廟宇、佛寺、教堂和修道院,以及清真寺、猶太教堂等,像香港這樣既保留華人傳統文化,又包容西方及其他民族宗教文化,既古老又現代,環顧全球各大城市並不多見。常聽到一些港漂說,香港生活節奏太快、工作壓力大,但他們依然喜歡香港,選擇留在香港。我以為,香港自由和多元文化的社會環境是吸引這些年輕人的重要因素。特區政府不妨考慮多發掘本港多元文化的價值,為盛事經濟增加歷史文化的元素。

當然,香港並非完美。走筆至此,想起幾天前和一位老友聊天,或者可以對「心目中的香港」這個主題作一點補充。老友提到很多港人喜歡到內地消費,除了「平靚正」之外,內地開放港車北上是一個重要誘因。「一家人或幾個老友開車到珠海深圳過周末,吃飯娛樂休閒,回程前把油箱加滿,這筆消費不低。」回觀香港,粵車南下遲遲未開放,或與不願意以變通手法去解決問題有關。說到這裏,「老差骨」出身的老友問:你知道「大排檔」的來歷嗎?見我搖頭,他解釋:其實「大排檔」應作「大牌檔」,是昔年香港政府批給一些需要照顧的人員的「福利」,政府沒有錢給他們,就發一個牌照給他們的家屬去合法經營幫補生活,這就是「變通」。面對難題善於變通解決,這是老友心目中的香港。我翻查資料,「大牌檔」的歷史確如老友所說。香港向來善於變通,主動改革求變,未來會更好。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