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6年,榮獲第二十七屆香港舞台劇獎「最佳製作」、「最佳導演」、「最佳原創曲詞」等六大獎項的音樂劇《奮青樂與路》載譽回歸,以全新版本獻演。筆者作為音樂劇粉絲觀演一場。
本劇創作初衷在於4D品格培養:紀律(Discipline),體現為團隊精神與嚴謹的作風;奉獻(Dedication),指全情投入藝術、精益求精的態度;自我發現(Self-Discovery),即在過程中經歷自我發現和追尋;喜悅(Delight),在於結交志同道合的好友。這些無一不體現在劇情細節。\郭悅盈
音樂劇講述的是一個社區慈善合唱團成長的故事。男主角阿翔是一個充滿音樂天賦、有激情、負責任的年輕人,希望追隨其已故指揮家母親的腳步,致力於在合唱比賽中贏得名次。在退出學校合唱團加入社區慈善合唱團後,他與一群來自社會不同階層、不同行業、不同種族的年輕人,憑着對音樂的喜愛,全情投入、超越自我,走過彎路,學會了包容,克服功利心,收穫了成長和喜悅。
演員來自不同群體
劇中的唱段「飲歌裏那力量,尋回幾多信仰」,「從來學唱歌,只會追逐結果,失去感動更多」,很好地詮釋了他們的成長和心路歷程。最後壓軸曲目《8度旅程》中,「一支歌用過心唱,不必貪求成健將」這句歌詞,不僅是阿翔對他自己成長的總結,我想也是許多音樂人的心聲。
令人感慨的是,這部音樂劇的一眾年輕演員,也是4D品格培養的得益者。此屆演員大部分為香港中學生,少數是音樂專業的大學生,甚至還有視障人士以及少數族裔人士;演員在課餘時間克服各種困難按專業要求來鞭策自己,磨練、融合、成長,努力呈現完美的演繹。
舞蹈編排大膽創新
從2017年、2018年到2024年,該劇已歷經三批學生演員的輪換。隨着時間的推移、經驗的積累以及新老劇作班子的交接,該劇在場景設置和音樂處理方面愈發成熟。在保留大多數編曲的基礎上,對少數詞曲進行改編。
2024年的新版本在音樂與舞蹈的編排處處彰顯匠心。特別是在壓軸曲目《8度旅程》上,增加了不少高難度舞步,這是編舞老師的一次大膽嘗試,且效果極佳。此外,劇中有一幕為合唱團選拔表演。在選手輪換的間隙中,穿插了《潛龍合用》一歌,演唱者以背對舞台的形式唱跳。在2018年的設置中,背景舞者直接站在比選拔選手高一些的台階上跳舞。而到了2024年的新版本,劇組巧妙設計了六塊不同顏色的擋板,以剪影的方式呈現六位背景演員的舞姿,視覺上更顯高級感。
總體表演而言,雖然某些唱段高音區稍顯不穩,中音區真假換聲點的音準時常偏低,部分唱段的節拍與伴奏有些許不齊,但瑕不掩瑜,作為一群大部分為非專業學生演員的演出,這樣的呈現實屬難能可貴。
融合西洋樂與民樂
看完此劇,忍不住讚嘆「粵語區也能有專屬的『百老匯』風情」。此劇在曲風上巧妙融合西洋樂與民樂,以交響樂團為主力伴奏,穿插演員們精湛的鋼琴、二胡及小提琴獨奏。以粵語為主要語言,輔以英語和普通話,展現了香港中西方多元文化合璧的獨特魅力。
開場後的第二首《高山低谷逐夢去》,創意性地融入聖誕歌曲《Deck the Halls With Boughs of Holly》的旋律,並根據球類運動的場景,巧妙地將歌詞改編為「Deck the Ball With Boughs of Volly」,別出心裁。
合唱團在哼鳴時,採用柱式和弦形式的四部和聲,雖不追求複雜的節奏與高難度的音域,但聲部清晰,音響飽滿,充滿力量感。
在招募新成員的環節,展示了歐美流行、韓流唱跳、美聲二重唱、搖滾以及粵劇等多種音樂風格,讓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都能從中找到共鳴。
在當今社會環境下,粵語傳承面臨挑戰,但《奮青樂與路》堅持全程粵語演繹,並在台詞中展現對學習粵語的熱情。當阿翔將《年月裡一句句》交給合唱團員練習時,東南亞裔的團員們自發地在排練時間之外學習粵語正字的字形與發音。阿翔提議下次可寫英文歌,卻遭到了拒絕,因為團員們渴望學習積累更多粵語知識。從方言保護的角度來看,《奮青樂與路》傳遞了一個積極正面的信息。
一群致力於香港歌舞劇繁榮的劇作者,帶領一群充滿活力的年輕人,給觀眾帶來了一個催人奮進的故事。一場中西融合的音樂劇,在培養藝術新生力量方面展現出了不可估量的價值。這樣的實踐模式,不僅促進青年才俊在藝術舞台上的磨礪與成長,還推動香港歌舞劇市場的多元化與繁榮。願《奮青樂與路》能繼續有機會重演,也願有更多這樣高水平的歌舞劇不斷湧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