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喲,我去!」是內地年輕人常用口頭語,用以表達驚嘆,視乎語境不同,可表達佩服、驚喜、倒霉、懊惱等不同情緒。萬沒想到,有人能將「哎喲」與「我去」玩弄於股掌之間,而且玩到了莎士比亞「頭上」。
看到「我去,好傷心啊!」「我去,好苦啊!」……估計以為是兩個小閨密之間吐槽考試掛科或是喝不慣特濃咖啡。然而,這竟然出自莎翁名作《羅密歐與朱麗葉》的一個新譯本。近期,這個由遼寧大學副教授崔傑操刀的譯本,被爆出抄襲照搬自著名翻譯家朱生豪上世紀四十年代的經典譯本。只不過為了突出「創新」,將朱版裏的「哎喲」改為了「我去」,而且大概率是用電腦軟件一次性全部替換;又將早已約定俗成的「卡普雷特夫人」,改為「凱姆雷特夫人」。
天下苦「中譯中」久矣。有些譯作,並非譯自外語原版書籍,而是在既有的中文譯本基礎上,改頭換面,便成了新譯本。網上隨便一搜,能找到多個譯本的《海底兩萬里》或《雪國》。相比最初的譯者逐字逐句地苦心工作,「中譯中」堪稱不費吹灰之力。變換花樣,掩人耳目,有恃無恐。比如,將《海底兩萬里》的「鸚鵡螺號」改為「諾底留斯號」「諾第琉斯號」,十有八九是「中譯中」。《雪國》裏明明原文就是漢字的「信號所」,有版本強行「譯」為「信號站」,徒增此地無銀之嫌。
前幾年,翻譯家范希衡的女兒范琅,用了幾年時間搜集證據,起訴陳筱卿抄襲范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法院判決陳筱卿進行經濟賠償和公開致歉。說到底,「中譯中」就是一種學術腐敗。而且垃圾「譯作」成本低廉,往往造成對經典版本「劣幣驅逐良幣」,影響名著的正常傳播。對這種現象,絕不可姑息輕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