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舞劇《花木蘭》 重新詮釋「大愛精神」

  左圖:花木蘭(郝若琦飾)與將軍(夏天飾)綵排現場。 右圖:筲箕灣官立中學學生吳同學(左)與鄭同學(右)接受採訪。

首屆「中華文化節」呈獻的中國舞蹈界最高獎「荷花獎」獲獎作品、由寧波市演藝集團打造的舞劇《花木蘭》昨今兩日在港上演。日前,「中華文化節」舉辦「普及中華文化節藝術專場」,過千名學生獲邀免費欣賞舞劇《花木蘭》的公開綵排。此劇巧妙融合舞蹈、武術和戲劇元素,並加入現代舞台科技,重塑這個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故事,以團圓之意與香港觀眾齊迎中秋佳節。\大公報記者 郭悅盈(文、圖)

舞劇《花木蘭》以孝、忠、愛為主線,彰顯家國情懷和人性光輝。故事講述北魏時期,年輕的花木蘭如何踏上巾幗英雄的旅程,從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完成使命、追求愛情到回歸和平與自由,展現「自我發現」與「自我認同」的故事線。

現代舞詮釋武術動作

該劇舞美設計的核心特色在於「圓」的巧妙運用。背景普遍採用圓形構圖以彰顯和諧之美,寓意團圓與圓滿;可移動的圓環旋轉舞台同樣設計為圓形,表示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為舞台創造出更多場景和可能性。

舞蹈和武術的融合是此劇的一大特點。演員透過現代舞技巧重構武術動作的形態,以充滿剛勁的身法,展現豐富的人物情緒和舞台張力。編舞劉蔚表示,呈現此藝術效果並非易事,「兩位主角的雙人對打排練異常艱難,這段情節節奏迅猛,而且要將武術以舞蹈形式藝術化展現,就會導致排練過程中頻繁受傷。」公開綵排過程中,隨着一次次高難度動作的完成,現場熱烈的掌聲不斷。

本屆中華文化節為《花木蘭》舞劇劇組首次訪港。此前,該劇在內地已熱演過百場,並於去年10月在美國華盛頓與波士頓連演六場。但劉蔚強調道,會確保每一場演出均能達到與首演同等的呈現,對於在香港的演出也是如此。

舞劇《花木蘭》的立意,除了孝忠節義之外,「愛」的元素也貫穿於中。其中包括花木蘭與父親的父女情,與將軍的愛情等「小愛」與家國情懷之「大愛」。花木蘭的扮演者郝若琦表示,為了投身於家國情懷,花木蘭放下了與將軍的小情小愛,這種大愛精神是中華民族中傳承下來的寶貴財富。

主角之一「柔兒」的扮演者吳威也認為,舞劇《花木蘭》展現了木蘭在戰場上的大愛精神,她將柔兒視如己出,以愛化敵,雖知其為敵方遺孤,仍以真摯情感相待。

本次公開綵排的獲邀觀眾主要為中小學生,郝若琦認為,將歷史故事通過舞蹈的形式走進劇場,可以向後輩展示自己在用獨特的方式演繹着巾幗英雄的角色,能帶來與課本不一樣的感受,是一個絕佳的學習機會。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