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另眼相看」 解構中國書畫修復

  左圖:文物修復辦事處一級助理館長(至樂樓)郎翠妍分享修復工作日常。右圖:藍瑛十二屏《山水》修復難度大。

書畫歷千百年流傳,不僅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亦是今人了解歷史與古代生活的一手資料。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香港對中國書畫的保護也成為新晉熱門話題。當前,香港藝術館4樓至樂樓藏中國書畫館正在展出「另眼相看——中國書畫的裝裱與保護」展覽,文物修復辦事處一級助理館長(至樂樓)郎翠妍日前接受傳媒採訪,分享修復工作日常,講述書畫保護背後的故事。\大公報記者 徐小惠(文、圖)

和很多修復師一樣,郎翠妍是化學專業出身。在香港,入行做文物修復員或者博物館見習員,通常要求在大學主修文物修復學、應用化學/化學、材料化學、材料工程或同等學科。郎翠妍從事文物修復工作已有15年,在文物修復辦事處,郎翠妍和同事負責香港藝術館、香港文化博物館、香港電影資料館等地的修復工作,除了中國書畫,郎翠妍也參與西洋畫、油畫等類別的修復。自2018年藝術館翻新重開後,她便專注修復、研究和保護至樂樓和吳冠中的藏品。

修復藍瑛《山水》難度極高

在浩繁的書畫修復中,藍瑛的十二屏《山水》是郎翠妍認為最具挑戰性的修復之一。《山水》是明末清初職業畫家藍瑛66歲時所作,屬其晚年畫風成熟的仿古山水作品,是至樂樓藏中國書畫中最大型的一套藏品。然而,據郎翠妍介紹,這套藏品「收回來的時候其實狀況就都不太理想,這十二屏各有各的問題,有的發黃,有的甚至有缺失、撕裂等各種問題。」她與同事花費數月時間重新調製染料,並在重裱時要確保12件作品長度相同、顏色均勻、視覺效果一致,令過程格外複雜,難度極高。

卷軸書畫作品在長期捲收或不當保存下,有可能會出現摺痕,而太深的摺痕可能會導致畫心翹起甚至斷裂。至樂樓藏中國書畫館展現場展出的一幅王時敏的《山水》畫心看似保養得宜,細看卻會發現這件作品在不同時期的修復痕跡。為了減低作品捲收時所承受的壓力,修復師在書畫摺痕背後加貼頂條,以作額外的結構支撐。

市民可體驗書畫修復

此外,郎翠妍還提到多種不同的修復方式,如在修復區建公的《楷書賀壽八言聯》時,工作人員針對地頭及地桿位置的污染,利用水凝膠減淡污漬,這種相對簡單的修復方式,也在此後的工作坊中推廣給市民,以幫助市民認識和體驗書畫修復。郎翠妍談到,書畫修復多遵循最小干預、可逆性、修舊如舊等原則,並且對環境的燈光和溫濕度控制等有較高要求,但「不同的個案所需要的材料和修復方式又都不同,需要尋找最適合解決方式,因此也會經常和同行交流大家彼此不同的修復方式。」

至於香港當前在文物修復方面的水準,郎翠妍表示,香港在文物修復方面的經驗雖然不算特別多,但使用的科技、儀器以及對藏品的研究都不落下風,她亦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市民了解和認識文物修復工作,更好保護和弘揚中華文化。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