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字以來,感覺自己比從前重視傳統節日。去年中秋前夕,我臨摹了王獻之的《中秋帖》。今年中秋節,想再臨摹一幅作品,這次選擇的是宋徽宗趙佶的《閏中秋月》。
從藝術家角度來說,宋徽宗應是歷代最富有才情的皇帝。繪畫方面,他將花鳥畫帶入黃金時代;書法方面,他自創「瘦金體」。當年,宋徽宗還親自主持「宣和畫院」,為中國美術留下很多寶貴資料,《千里江山圖》的畫者王希孟,就出自這個畫院。
《閏中秋月》書於宋大觀四年(一一一○年),現藏於故宮博物院,七行,共六十字,帖文來自宋代詩人趙大成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桂彩中秋特地圓,況當餘閏魄澄鮮。因懷勝賞初經月,免使詩人嘆隔年。萬象斂光增浩蕩,四溟收夜助嬋娟。鱗雲清廓心田豫,乘興能無賦詠篇。」從文字內容可知,這是一首中秋賞月即興之作。閏月中秋之夜,月亮格外圓潤、明亮。感懷初次欣賞到如許美好的月亮,來年不必為錯過今年的美景而嘆息萬物之光感覺都收斂了,天地之間更加浩蕩。四周的夜色已經收盡,月亮更顯美好。清澈的天空魚鱗般的雲彩,人的心境由此變得愉悅。在此美景激發下,人們自然會乘興創作出優美詩篇。
宋徽宗用瘦金體揮就的這幅作品,鏗鏘有力,風骨挺拔。我在臨摹時注意到幾個特徵。其一,線條纖細,結構很「瘦」。書寫時需控制住線條的粗細,以及力度。喜用頓筆是特徵之二。長橫右行至末尾須微微抬筆,再右下頓筆回鋒。長豎以中鋒切入紙面後順勢下行,然後左側抬筆,再右下頓筆回鋒。此外,瘦金體之捺的寫法也極有特色。落筆前務必仔細讀帖,觀察好線條的角度和粗細。毛筆字不同於鉛筆字寫錯了可以擦,書法重在「眼要比手先到位」。
關於瘦金體,讀過祝勇《故宮的古畫之美》裏的一段評論,感覺挺有意思。他說瘦金體只能在艮嶽這樣的皇家園林裏生長,因為一種書法風格的形成,是與環境密不可分的。瘦金體是典型的帝王書法,是和帝王的極端主義美學品味相聯繫的。換句話,沒有極端綺麗的生活品質,很難創造出這種極端的字體──連用幾個「極端」,看得我忍俊不禁。
確實,瘦金體別具一格,同別的字體很不一樣,辨識度極高。故而,臨摹非一件容易之事,好壞一眼就能看出來。不過,我練書法本是自娛自樂,修身養性,所以也不必苛求完美,應景臨摹一幅,權當迎接中秋的一個小小儀式吧。